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济南日报:乳企集体“逆势”涨价底气何在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1日 18: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日前北京各大超市纷纷接到乳企的涨价通知,蒙牛、伊利、三元等部分乳制品将集体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元到2元,三元、伊利均证实了乳制品涨价的消息。有专家称,乳企所称的原料成本上涨这一理由讲不通,集体涨价或源于今年以来乳企自身的压力。(12月29日《新京报》)

  蒙牛“毒牛奶”事件刚被曝光,带来的消费恐慌仍在蔓延。按照一般思路,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危机公关的首要任务是以开诚布公的姿态取信于消费者,同时适当下调产品价格以维持市场份额。此轮信任危机爆发后,蒙牛股价持续下跌,产品在北京销量暴跌四成,然而蒙牛不仅没有积极善后,反而参与新一轮价格攻势,这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乳企集体“逆势”涨价的底气何在?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要求重要消费品行业不涨价,奶业协会也在约谈范围之内。三元、伊利、蒙牛等35家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均作出“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以非法手段垄断商品价格”的承诺。时移事易,即使不去指责乳企出尔反尔,也要搞清楚此番涨价到底是几大乳企不谋而合还是行业协会主导的集体行动。

  无论是价格法还是反垄断法都明确规定,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实行价格垄断。各乳企经营状况不同,生产成本也有差异,集体涨价本身就颇令人费解,蒙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是出乎公众意料。但是倘若换一种角度考量,此事似乎又不难理解――― 此番价格攻势在行业内部酝酿已久,时间早已计划妥当,蒙牛的“后院起火”只是突发事件,为了与行业内部行动保持一致,确保“共进退”的实际效果,即使面临一定的风险,蒙牛也要“迎难而上”。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此番集体行动并非酝酿已久,而是蒙牛突然陷入危机后的集体自救,这不仅是出于“拉兄弟一把”的友谊,更是直接检阅行业威力的一次契机。此次涨价幅度并不夸张,更像是再次试探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尽管国内乳制品行业屡遭信任危机,但是他们总能平稳度过,这一次谁能说他们不会化险为夷?

  时至今日,涨价早已令公众麻木,然而即使公众可以不在乎涨价的结果,却不得不在乎涨价的过程。在蒙牛深陷信任危机的当下,其有违常理的举动更值得引起足够警惕。这到底是一厢情愿的危机公关,还是行业内部统一协调的“抱团取暖”?倘若不幸如此,消费者所面对的不仅是强势生产企业,更是铁板一块的行业联盟,“共荣共生”的行业联盟力量越强大,公众孱弱的权益就越容易受到侵害。乳企步调一致的涨价背后,到底掩藏着什么秘密,是否涉嫌价格违法,相关职能部门不可不查。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逆势
  • 集体涨价
  • 蒙牛
  • 济南日报
  • 涨价幅度
  • 新京报
  • 企业危机
  • 股价
  • 暴跌
  • 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