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十八大代表|歌唱艺术家关牧村
有人这样评价过关牧村,说她德艺双馨,是歌唱家、是劳模,更是好人。[详细]
国际在线 2012年11月07日 20:53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新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受到了世界各国媒体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日前,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托马斯·海贝勒教授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专访,就中共几十年带领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成就,十八大后中国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变化调整,以及新一届领导集体组成后中德关系的走向阐述了他的看法。
作为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海贝勒教授对中国有着别样的感情。对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他首先表达了自己最切身的感受:“中国的发展让人惊奇。给我感触最深的首先是如今这个高度开放的中国,这在1978年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其次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另外,政治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新的经济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都是巨大的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消除贫困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逐渐走上了兴旺发达的道路,人民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执政党,中共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执政成就,海贝勒教授阐述了自己的理解:“首先必须要说,中共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其能不断地调整适应面临的新问题,这一点是西方国家很少意识到的。我们现在说创新,一般都会想到欧美国家的技术革新,但很少人能意识到,中国有着独特的社会与政治创新能力,比如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包括农村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透明度与政策灵活性等。另一方面的经验就是成功的经济结构改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的开放程度因此大大提高,促使中国迅速崛起。”
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多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连续五个季度放缓,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压力进一步增大。对于十八大后的经济政策走向以及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压力,海贝勒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增长'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我理解的‘增长'有更多的含义,‘增长'应该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应包含政治稳定,社会公平,公众参与度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地区如今仍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这是需要改变的。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向,我认为不会涉及到大的经济改革,若从现有存在的经济问题入手,比如在为私营经济创造更加公平的经济环境,支持民间信贷的发展,加强地方税收制度改革从而减少负债方面,都能使新一届政府有所作为。”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德双边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中德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双边关系的发动机和稳定器,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16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近30%。德国企业累计在华投资超过183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德投资快速增长。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中德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中国面临着领导集体的换届,对于换届后中德关系走向,海贝勒教授充满信心:“中德关系目前的发展可以用‘非常好'这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中德两国会继续保持这种紧密互信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德两国已建立了定期人权对话和法治国家对话机制,我希望在未来几年,新一届领导集体能在这些对话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对话取得更加积极有效的结果,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德两国关系,在新时期走向一个更加美好和灿烂的未来。”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澳门日报》的评论说,习近平与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人一样,知青经历造就了他们的平民情怀,这种政治素养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导向;伴随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又使他们具备了开阔的世界眼光。
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欢欣鼓舞、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全会的决定,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决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