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他是一位退休老人
16年前,他创办了山西首家市民学校
为了这个学校的发展,他曾在一年内住了7次院

[详细]
记者特稿

78岁老人创办山西首家“市民学校”

    核心提示:对于自己16年前的选择,卫中奇从没后悔,他说,“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党员,就应该想着为社区、为人民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的责任,但我做的还不够,还不好。”[详细]

    央视网特稿(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王莉莉报道)再过几天,就是太原市“文明市民学校”成立整整16年的日子。

    为了这个学校,78岁的老校长卫中奇,一年时间住了7次医院,大家都劝他赶快退休,老人扶着受伤后刚刚好了一点的腿说:“干了56年教育工作,舍不得,放不下,但不服老不行了,希望找个接班人接替自己,也希望有更多的公益组织能参与到市民学校的建设中来,让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让更多市民能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西首家“市民学校”,16年的时间里,太原“文明市民学校”开办了122所分校,先后举办了600多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0万人参与其中,受到教育。卫中奇和他的市民学校,已经成为向市民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开办传播精神文明的学校

    卫中奇是山西沁县人,1995年12月31日,61岁的他从工作了40年的教育岗位上退了下来。

    “当时就想的要找个事情做做,不能闲着。”而此时,卫中奇看到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于是,建立“市民学校”的想法冒了出来。

    其实,当时退休在家的卫中奇,接到了很多私立学校的邀请,希望高薪返聘他,而他却执意选择创办这所市民学校。

    一个人,没有场地,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经费,学校怎么开?而且,当时大多数人对“精神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庆幸的是,当卫中奇找到自己所在区的领导,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沟通后很支持,领导不仅帮忙解决了办学场地,好多市、区领导和一些专家、教授还成为学校的老师。

    就这样,1996年,山西首家“文明市民学校”正式开课了。

    骑车游说,开办122家分校

    沁县人有一种内敛的性格,一般不张扬,不露富,卫中奇也一样。但为了能搞好市民学校,让更多的人享受“精神文明”,当年已经60多岁的他骑着一辆28自行车,走遍了各个单位、企业、学校,将学校半年的课程安排表和讲课地点发给大家。

    拿卫中奇所在的太原市三桥街道办来说,有驻地单位1000个,居民10万多人,在1997年,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出门,骑上自行车按照自己打印出来的单位一家一家地跑,“理解我的用心的人,不仅会动员更多的人来听课,还会和我们搞活动,增加和提高大家的素质。不理解的也很多,有的领导一看到我,不是找个理由推脱,就是避而不见。”

    至今,卫中奇还记得第一堂课的情景,一下子来了100多人,因为椅子不够,很多人都是站着听完一个半小时的课程。

    今年76岁的李涵芳就是首批听课的学员,在李涵芳老人的记忆中,当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政治、养生保健和英语。“为了能让我们这些人听懂,老师除了教大家要热爱太原,做文明城市人外,还会讲太原的历史,整堂课就像讲故事一样,好听,还能懂。”

    整整17年,除了特殊情况外,李涵芳几乎没有缺过一堂课,更让记者意外的是,几乎不识字的老人,还能说流利的英语,熟练使用电脑聊QQ、建QQ空间。

    卫中奇说,学校是免费的,但学员却有着不同的需求,为此,他从各行各业找了60多位不要一分钱的志愿兼职老师,来满足大家养生保健、投资理财、适用外语、电脑入门、烹饪等需求。慢慢地,听课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大学老师和医院专家都成为学校志愿者,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会来上三次课。

    采访中,卫中奇告诉央视网记者,16年来,学校结合每一时期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先后举办了600多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0万人次受到教育。[详细]

记者手记

央视网驻山西记者 王莉莉:


    翻着报纸,排着课表,阳光透过玻璃,撒在卫中奇老人身上。

    坐在藤椅上的卫老师,清瘦而平和,无论我问什么,他总是会自然而然地说到他的学生和学校,一说就是好半天。

    在去采访他之前,我只是感叹于78岁老人16年的坚守。而经过面对面的交谈,并试图通过老人的回忆感受建校之初的艰辛后,我真正地明白了他内心的那份执着,以及掩饰不住的骄傲和欣慰。

    年纪大了,老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这一两年,大大小小的病加起来,他住了7次医院。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支撑着老人走下去的,是一份信念和热爱。

    ——“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做的都是普通的事。”

    ——“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做得有价值,所以多累都要坚持下来。”

    ——“这所学校的大门,为所有市民敞开。”

    ——“这所学校,得到过太多好心人的帮助,这让我很感动。”

    ——“眼下,我最大的担忧是,自己退休后,谁来接班。”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