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十八大代表|歌唱艺术家关牧村
有人这样评价过关牧村,说她德艺双馨,是歌唱家、是劳模,更是好人。[详细]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11月07日 10:46
“就维稳而维稳,稳定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必须既讲维稳,也讲维权。只有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维稳的基础,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10月30日,在安徽省铜陵市行政中心市委书记办公室,十八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向《中国经济周刊》畅谈他的执政为民观。
姚书记的第一个接访故事
姚玉舟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初。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他到铜陵后第一个接访故事。
当时,姚玉舟刚刚就任铜陵市市委书记,3月初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其间,我到铜陵驻北京办事处了解到,有个老上访户,已经连续上访了十几年。”
这是一起因儿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而引发的上访事件。当年,这对年轻的父母,带婴儿去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口服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疫苗。这种疫苗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有四百万分之一的极小概率可能会产生后遗症,导致孩子肌肉萎缩,甚至肢体瘫痪、终身残疾;但没想到,这个极小概率的意外就落在了这个孩子身上,也从此将这个家庭拖入了深渊。
2008年,这类病例全国只有十几例,安徽省仅此一例。当年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政策补偿标准,各地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限的人道主义救助,但远远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要求。因此,这十几户家庭就相互约定,在每年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赴京上访,层层反映,向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要求赔偿。这无疑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面对这个棘手问题,姚玉舟没有回避,而是主动约谈这对夫妻。他坦诚表示,“你们反映的问题尽管不合理、不合法,但是合情的。” 因为预防接种前医生都明确医嘱告知,疫苗接种本身并未强迫,全系自愿,从法律法规上来说,政府部门并无过错,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这种痛苦是无法承受的。“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为了给孩子治病,这对夫妻早就双双辞职,靠摆个小早点摊谋生。“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要上访,我们代你们向上反映。”姚玉舟承诺。后来,在姚玉舟的亲自过问与协调下,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省、市分别给予相应数量的经济救助,妥善解决了此次上访事件。
“既讲维稳,也讲维权”
“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说到维稳,对地方官员来说,是个头痛的事。每年全国“两会”前夕,各省市驻京办的头等大事,就是严防本地群众到京上访,特别是一些老上访户。
维稳几乎是地方政府与老上访户们开展的一场博弈,但维稳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维稳而维稳是没有意义的,也注定达不到目的。我们不能站到上访户的对立面,而是要和他们站在同一边,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只有把维权作为维稳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维稳。”
姚玉舟有着经验之谈,“涉及到群众的信访问题,首先要有个基本判断。面对群众反映,我会问他,在你所掌握的范围内,你认为你反映的个人诉求,符合中央、符合省委省政府、符合铜陵市委市政府哪一条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政策没有执行到位?必须依法依规来反映问题。”不过,也有上访群众说:“我大字不识一个,哪里知道什么法律法规呢?”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姚玉舟多年都坚持接访,至少长达10年之久,基本上每月一次。他每次接访,都会安排四人同坐。哪四人?一位是专业律师;另三位是“两代表一委员”,即一位党代表,一位人大代表,一位政协委员。有老百姓反映问题,如果是法律问题,让律师来解释;如果是政策问题,可以与代表委员一同商议。只要合理合法合情,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如果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那就解释清楚,消除矛盾。“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
“既讲民生,也讲民主”
铜陵市大胆改革,到2011年止,撤销了全市的 “街道办”,实行区直管社区管理体制,开全国之先河。
姚玉舟给《中国经济周刊》总结了此项改革的“三少三多”,“总的工作人数减少了,但直接面对面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人员增多了;总的办公经费减少了,但直接为社区居民办实事的经费增多了;总的办公用房减少了,但社区的居民活动用房大大增多了。”
“过去,社区办公用房,包括活动用房都很紧张。但街道办办公用房则很宽敞,街道办书记和主任都是单间,条件好的还是套间。这些资源仅仅用来办公是最大的浪费。撤销街道办后,这些房子要么作为社区服务大厅,要么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用房。”姚玉舟解释道,“有些人很不了解,没花钱盖房子,怎么社区活动用房一下子增加了呢?原因就是盘活了这些固有资源。”
与其说这是一项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还不如说是一个民生新举。
铜陵幸福社区的小马感到很幸福。他结婚一年后想当父亲,小夫妇俩到社区去办理《生殖服务保健证》,仅用了15分钟就办好了。过去至少需要5天,因为社区不能直接受理,必须要到街道统一办理。
“好心一定办好事吗?”其实不然。“过去政府买单,替民做主,结果出钱出力不讨好,根子就在于没有走民主道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讲民主,让群众自己来决定做与不做、怎么做。”姚玉舟深有感触,“中央反复强调,要相信群众,要依靠群众,要民主。在谋划决策时,要突出群众的基础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政府始终是处在服务地位,要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双方不能错位。”
记者在铜陵市螺蛳山社区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区内有一家企业要扩建一个市级选矿厂,这个项目投资近两亿,是铜陵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大项目。但项目要扩建须占用周边绿地,这遭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反对。为此,社区居委会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邀请环保等相关部门参加,经过居民代表会议的一致意见,该项目最终被否决。小社区就这样否决了市里的决议,堪称铜陵民主一景。
“欢迎成为铜陵市民”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乏力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谈何容易!拉动谁的内需?要拉动10亿农民的内需,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来推进。
2008年,铜陵市成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之一,该市把户籍制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研究出台了“1+12”方案,其中,“1”指户籍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12”指关于一元化户口登记、就业、养老、教育等12个配套实施方案。
“我们始终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挣钱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农村盖一栋房子。房子盖好后,又常年不住。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公共土地资源,也浪费了农民自己的财力资源。原因在于农民对城市没有归属感。”姚玉舟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多年都出台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但为什么城乡差距还在扩大?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实施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
怎样让农民自愿变成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迥然有异于他们的父辈,他不想回到农村,但他又不得不依附农村。他们在城市打工,但为什么又不愿在城市买房?不是铜陵房价高,而是他没有铜陵城市户口。他认为自己是外乡人,不是铜陵人。”姚玉舟表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
2011年11月23日上午,铜陵市流动人口居住证首发仪式举行。南京苏果超市派驻铜陵的店长张春华领到了“铜陵市流动人口居住证”,这是安徽省发放的第一张居住证。张春华从当天开始正式成为铜陵市居民,可以与铜陵原市民享受相同的权利和待遇。
“十二五”期间,铜陵提出“双百”目标,“建成区100平方公里、满足100万人口生活居住”。而该市现有人口仅为74万多人,20多万的缺口将主要依靠流动人口来填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让流动人口不再流动。原籍江苏的家政服务员还洪霞在成为铜陵市居民后说,“我想把医保、养老保险都买了,最好还能买一套经济适用房。”
如果一个农民落户到城市,那他的农村宅基地、耕地等怎么办?“按照自愿原则,如果不愿退出,他在农村的宅基地可以流转,耕地也可以流转,附着在他原来农村户口上的一切利益依然享有,这真正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姚玉舟信心满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13:1,而铜陵为2.55:1。由此可见,铜陵是全国城乡差距比较小的城市之一。”
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
“就维稳而维稳,稳定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必须既讲维稳,也讲维权。只有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维稳的基础,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澳门日报》的评论说,习近平与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人一样,知青经历造就了他们的平民情怀,这种政治素养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导向;伴随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又使他们具备了开阔的世界眼光。
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欢欣鼓舞、斗志昂扬,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全会的决定,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决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