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国际图文 >

外媒周观中国:中国体制改革催生体育非凡崛起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5日 0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外报热议:中国体制改革催生体育非凡崛起

  7月31日,叶诗文领奖后身披国旗庆祝。当日,在伦敦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叶诗文以2分07秒57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创造新的奥运会纪录。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印度教徒报》网站8月2日报道]题:叶诗文的非凡崛起(记者阿南特·克里希南发自北京)

  叶诗文非凡的游泳生涯是从平凡的经历开始的。

  7月31日晚,她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这也是她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二块金牌。她的异军突起使人们领略了中国新一代游泳小将的风采。

  他们是经过全面改革的体育制度的产物。这种新制度力图通过接纳现代方法和外部影响,摆脱过去苏联式、丑闻频发和封闭的体育风气。

  7月28日,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的最后50米,叶诗文以惊人的速度冲刺,夺得首金。由此引发的争议说明,中国在体育制度改革上仅取得部分成功。

  叶诗文根本不是伦敦一些评论员所说的“突然冒出来”的冠军。事实上,她在11岁时就进入浙江省游泳队。中国放开一度封闭的体育制度,叶诗文从中受益。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日报道] 题:中国的天才发现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到今天下午为止,中国位居奖牌榜榜首,这看起来可能会持续到奥运会结束。 这一成就可能与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有很大关系。中国独一无二的体育制度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实施的,它将早期寻找运动员苗子、艰苦训练与爱国主义和经济诱惑结合起来。被选拔出来的运动员苗子会被送到特殊学校进行紧张激烈的训练,并要绝对服从教练——很像冷战时代苏联的体制。

  一旦他们成功,他们就被赞誉为国家的骄傲,而且可以赢得改变其家庭一生的财富。

  举国体制四年前首次取得丰硕成果。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平均获得50多枚奖牌。而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100枚奖牌的数量位列奖牌榜第二位,其中金牌数量为51枚(位居金牌榜首),比雅典奥运会多出19枚。中国的夺金战略变得更完善了。

  俄新社7月31日报道,原题:铁一般的中国

  伦敦奥运之战愈演愈烈。公众看到的是什么呢?同4年前的北京奥运一样,中国开赛伊始势头强劲,倘若继续这一势头,很可能超越北京奥运的成绩。所有人目前都聚精会神看着中国。很明显,这个世界最大体育强国已是第二次让其他强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级别最高的体育竞技的发展原则了。

  中国做了什么呢?全面的国家监督体系?——这已不是新闻了,苏联与民主德国的运动员也是如此训练的。给奥运结果制订计划?同样不是新闻。培训储备人才?——苏联也不外乎如此。难道中国有什么独有的东西吗?我想,这也许是追寻同一个目标的理念吧。中国极力训练年轻运动员,令每五六个人同时争夺国家队的领先地位。这样一来,原本占据领先地位的运动员就不会放松,能时刻感受到来自追赶者的灼热呼吸。

  不过,人们对以上这些也比较熟悉了。中国的法宝也许是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社会主义体育模式”。中国领先的原因或许就是将这一模式同几乎无限的中国商业机遇结合在一起。最终,国家获得了最强的体育自主生产体系。是的,这是绝对强硬又强硬的体系,是基于民族能力、为了“目标”舍己为公的体系。当然,这并非民主的体系。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体系非常有效。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宇

热词:

  • 中国
  • 体制改革
  • 体育
  • 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