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国际图文 >

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9日 18: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奇迹——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

出发

    1927年5月20日早晨7点30分。“圣路易斯精神”号的每个油箱都已加得不能再满了——当《航空文摘》的弗兰克·蒂奇纳来问林德伯格带五个三明治是否够吃时,他回答说:“要是我到了巴黎,这些就足够了;要是我去不了巴黎,那我即使带更多也没必要了。”为了减轻负荷,林德伯格拆去了导航设备,撕掉了笔记本上不必要的纸页,甚至把地图上的边缘部分都给剪了。

    7点40分,林德伯格登上了飞机。引擎发出了怒吼,垫着轮挡的飞机开始跃跃欲试。林德伯格眼前的各个仪表都活动起来了,可是转速表显示只有每分钟1470转,天气的原因导致了比正常值低了30转。

    有十分钟的时间,林德伯格重拾过去四年中的种种飞行经历,整理着自己的思绪:7189趟航程,1790小时10分钟的飞行经验,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三十二次,从无事故。但他也清楚眼下条件的不容乐观。当由西向东起飞时轻微的尾风可能是十分危险的;潮湿的空气令飞机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地平线被雾气半遮面孔;而引擎转速尚未达到1500转/分;还有,“圣路易斯精神”号还从未尝试过这么大的载重量。

    上午7点51分,林德柏格扣紧了安全带,在耳朵里塞进棉花环,套上他的羊毛衬里的头盔,把护目镜拉下来遮住眼睛。他朝两个助手望了望说:“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让我们开始吧。”助手朝轮档走去,林德伯格点一点头,轮挡被拿开了,此刻,林德伯格觉得心快要跳出来了。为了向全世界报道这一时间的盛况,福克斯电影公司引进了全新的技术设备,一种被他们称作“电影之声”的同步录音方式来制作它的新闻影片。引擎发出的劈啪声越来越猛烈了,两边的机翼下,大伙一起用力推动斜撑着机翼的支柱。这个两吨多重、长着翅膀的大油箱终于动起来了。飞机渐渐提速,可坐在里面的林德伯格只能感到仪表指针在晃动,对外界的帮助飞机升空的力量全然不能觉察。最后,这个大家伙总算甩开了推着它的人们,把他们留在了一行泥泞的轮印里,自己沿着跑道歪歪斜斜地跑起来。

    7点54分,飞机升空了——擦着离机场里的一部农用车十英尺高的地方一跃而过,然后是一道本来可能会一头栽进去的排水沟。在二十英尺的高度,他躲过了那些电话线路。人们的欢呼声响彻了云霄。

途中

    一个小时以后,罗斯福机场已经在一百英里以外了。进入大西洋上空时,林德伯格才“第一次真正面临导航的问题”——将有二百五十英里的路线上无任何标记可寻,四面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在到新斯科舍之前,他根本无法确认在圣迭戈时就做出的图表是否准确。起飞前他告诉过自己,假如因为雾气的原因导致看不清新斯科舍,从而判断不出自己的方位的话,他就返航回纽约;而假如他一直操纵准确,并且能够将至此为止的错误都予以修正的话,他就继续飞往下一个帮助判断方位的地点。

    中午时分,新斯科舍出现了。当这座巨大的遍布丘陵的岛屿在他难以确定的一刻钟内“不知不觉地冒出来”时,他倒是稍微吃了一惊。不过,在他发觉自己原来只偏离标记点六英里,区区两度不到时,他着实振奋了一下。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他穿越该省。

    傍晚的最后时刻,林德柏格诧异地看到机身下方有一座冰山,很快就有了许多座——呈不规则的碎片状。不多时,林德伯格就遇上了厚厚的雾气,伴之而来的是夜幕。

    林德柏格跨大陆飞行的第二队段得彻底在黑暗中进行了——头上是没有月色的黑沉沉的天空,下面是更黑的大海。想要掉头,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可就算身后有伸手可及的陆地,却不会有白昼了。

    此后的十五个小时里,关于“圣路易斯精神”号没有一点消息。

等待

    在这段时间里,理查德·布莱斯给底特律的卡斯高级技术学校伊万杰琳·林德伯格发去一封电报:“查尔斯于今晨7点51分出发,一番精彩的起飞后,他感觉轻松且精神饱满,他将抵达巴黎。”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林德伯格夫人请校长在学校上课时间里不要提及她儿子的事情。像往常一样,她在伍德沃德大道上的一家小餐馆里吃了午饭。但满怀好意的学生、街上的路人,还有新闻记者等一大群人包围使得她不可能不谈点什么。她的焦灼是掩饰不住的。“明天,也就是星期六,将是我的一个节日。”她说,“或许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或许是最悲哀的一天。星期六下午3点钟,我将开始期盼从巴黎方面传来的消息——就从那一刻开始。”伊万杰琳边说边朝着阿什兰大道178号那间她与兄弟同住的房子疾步走去——“我的心,我的灵魂,将一直随着我的孩子行进在那险象丛生的旅途中。”

    纽约的人们本能地聚集到时代广场上来,他们期待在时代广场大厦百老汇大街一侧能看到传递林德伯格飞行最新进程的公告牌,仅在这一天里,《纽约时报》就收到了六百多个打听消息的电话。美国最受欢迎的时事观察家、幽默风趣的威尔·罗杰斯于那日下午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发表了全国报业联盟的专栏文章。“今天我们无心于谈笑”他一反往常的风格写道,“一位……瘦长而高大的,害羞而始终微笑的美国大男孩,此时正位于大西洋里的某一处天空中,那是一个从来没有人敢于只身前往的险境。人们正在祈祷让任何一个被大家信仰和崇拜的圣者来保佑他。失去他将是我们最为痛心疾首的损失。”

    那晚,有四万名拳击迷涌向布朗克斯的场基体育场一睹重量级拳击明星吉姆·马洛尼和来自波士顿的对手杰克·夏基之间的厮杀。从场内场外,所有的谈论都是关于林德伯格的。报童们手中的不是事关那场即将开战的二十五万美元争夺战的标题新闻,他们出售着当晚的“号外”,大声嚷嚷着“林迪”的名字。这么个绰号能被标题作者挖出来是出于它具有广告式的吸引力。“昨晚四万人把林德伯格放在了首位,夏基同马洛尼退而次之了。”《纽约时报》用沉着冷静的笔调报道。“四万人,无论是法国人还是美国人,他们都没有做错。在昨晚观战的人群里最奇妙的事情是,没有人在为谁会被击出场外而担心,大家全都在关心着的是:横跨大西洋的飞行到底怎么样了?”

    世界焦急地用不够及时的消息唤醒了这个周六。《纽约时报》用整整三行的大标题力不从心地报道说,林德伯格正在大西洋上空奋进着,而他最后一次被目击,是在纽芬兰。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官君策

热词:

  • 林德伯格
  • 飞越大西洋
  • 美国
  • 巴黎
  • 圣路易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