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美国大选在即,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选举行政首脑的大国,美国总统选举程序又被世界公认为最复杂的选举法。但是,这套无比复杂且繁复的选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衍生并确定的?难道说,当年美国独立之后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就是在这套制度中问鼎美国总统宝座的?如果不是,那美国总统的选举一开始又是个什么样子?在这套制度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波折与变化,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美国政坛"驴象之争"的格局?本专题就试图为读者解答这些疑问。

分享到:

竞选初体验:功勋成就一个政党

推让 “黄袍加身”亦不动心 华盛顿开美国总统选举先河

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军官们曾“劝进”华盛顿,拥戴他“王袍加身”。华盛顿拒绝并加以申斥,除他本人高风亮节,也是思潮改变使然:18世纪后期的北美,终身制世袭制君主制,在民众中已不得人心。华盛顿的举动,使美国避过了君主制(或变相君主制)和军国制。1787年制宪会议设定总统选举办法:提出13个邦各选举两人,其中一人不是本邦,这样,即使在本邦未获得最高票,若在各邦加起来,得票最多,依然是多数邦和多数选民的选择。而且,附带解决了副总统问题,预先选出“太子”,解决“东宫之争”,万一总统在任期内死去,不致出现“缺位”危机。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凭借功勋全票通过,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第二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再次全票当选,即便政治上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愿意把票投给他。1796年,美国第三次选举总统,华盛顿公开宣布退出,他相信:只要他把舞台腾出来,自然有人填充。65岁的华盛顿,成为近代世界史上第一个自动离任的开国领袖。 [详细]

竞争 独立元勋分化 美国两党竞争初现峥嵘

虽然联邦宪法并没限制连任届数,华盛顿却在连任两届后决心退位,并建议亚当斯为接班人,他相信:只要他把舞台腾出来,自然有人填充。65岁的华盛顿成为近代世界史上第一个自动离任的开国领袖。1796年,美国第三次选举总统,亚当斯接过华盛顿手中的权杖。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开始,围绕着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还是反对建立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统治精英中出现了分歧。以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一批人,赞成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被人们称为联邦主义者;而反对建立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州的权力和州的主权,要求建立一个软弱的邦联制度,中央政府只负责外交、国防之类的事务,与公民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也不能直接管辖他们的人叫反联邦主义者。密尔顿派以“制宪运动”的功臣自居,自称“联邦党人”,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称为“反联邦党人”。以“联邦”问题为焦点,松散的两党在美国政坛出现。为了能够保证在竞选中自己党派的候选人能够当选,两党先后确立核心会议提名制度:1795年,联邦党人国会核心会议,确立国会核心会议提名制度;1800年5月与之在“联邦”问题上政见相反的“反联邦党”,即民主共和党,正式成立提名正副总统候选人的国会核心会议,从而确立国会核心会议提名制度。 [详细]

联邦党瓦解:谁带着一个政党上“天堂”

走调 总统推举变竞选 人间从此无安宁

第三届亚当斯当选总统的竞选中,杰弗逊已经牛刀小试,以微弱劣势败北,当第四届总统选举时,他充满信心。同时,这一次的竞选过程中,联邦议会内出现了“政党骨干会”,两党骨干会分别提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候选人隐在幕后,政党的手段也只限于出书刊小册子,和由手下人策划的群众集会。由于党派初次登上总统竞选的政治舞台,民主共和党人没有经验,总统选举人把全部票都投给本党候选人。于是,民主共和党的另一名候选人,纽约的艾伦·伯尔也得了73票,与杰斐逊并列。按原计划,艾伦·伯尔处在支持杰斐逊的地位,目标是副总统。投票结果公布后,艾伦·伯尔当仁不让。按游戏规则,由众议院票决。1801年2月11日到2月17日,众议院投票36次,前35次都是平分秋色,二人各得到8个邦的支持。选举出现死结,宪法受到挑战。汉密尔顿动员部分联邦党众议员,改为投票支持杰斐逊。第36轮投票,杰斐逊得到10个邦支持,伯尔只得到4个邦支持,德拉瓦和南卡投空票。杰斐逊险胜,从此被动的总统选举变为主动的总统竞选。而总统竞选,从此充满人间烟火味儿。 [详细]

死结 美国历史上的“一党制”时期

在1812年至1814年美英战争期间,联邦党由于采取亲英立场,不得民心,于1816年总统选举后瓦解。联邦党的消亡使民主共和党在此时一党独大,进入美国历史上最独特的“和谐时期”,也叫“一党制”时期或“和睦时代”。这一时期内,杰斐逊共和党在美国政治上占垄断地位,它所提出的候选人即顺理成章的结果美国总统的“权柄”。而因为权力和政见的纷争,民主共和党党内逐渐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代表北部和中部工商业者的民主共和党人;另一党派就是代表南部种植园主的民主共和党人。正如亚当斯在日记中记的那样:“党派的、个人的和竞选中的钩心斗角愈演愈烈,有增无减。政府越来越像一个结党营私的阴谋集团,他们正在策划的不是下一届而是再下一届总统选举--准备进攻和反进攻。”而亚当斯自己也没有逃脱出这个怪圈,在1824年的竞选中,他与大名鼎鼎的南方人安德鲁·杰克逊、亨利·克莱等人竞争,克莱与小亚当斯一次不为人知的密商后,风向便发生了剧变,克莱的选票转投给了小亚当斯,使他成为第一位在选民票数和选举团票数都少于对手的情况下当选的美国总统--“少数总统”。美国总统竞选陷入僵局。 [详细]

包容与吸收:两党对峙逐步形成

分裂两党对峙成定局 民主党初登舞台

在1824年选举中,由于没有对立的政党竞争,民主共和党党内派系分裂公开化。在1820年门罗连任总统时,民主共和党内已经形成“老共和党人”和“青年共和党人”两大派系。“老共和党人”固守民主共和党原来维护州权、从严解释宪法的原则;“青年共和党人”则主张从宽解释宪法和以保护关税、国家银行及发展内地交通运输为内容的国家主义。1828年杰克逊总统竞选时创建了以民主共和党的“老共和党人”为核心组成的美国民主党,1834年辉格党建立以后,美国的两党制度就成为相对稳定的政党统治形式。[详细]

重组北方党人心不甘 另组新党引内战

民主党在1840年后至内战前已经演变为一个奴隶主阶级的政党,而共和党是在美国社会围绕奴隶制问题发生剧烈冲突的背景下产生的。民主党在南方奴隶主的控制下坚定地捍卫奴隶制度,只有少数北方民主党持相反的立场。此时的辉格党已经彻底分裂,南方辉格党站在南方民主党一边,北方辉格党则落为孤军奋战。1848年成立的自由土壤党虽然公开反对奴隶制,但力量太小,在这种情况下,北部和西部各种反奴隶制的政治力量开始酝酿成立一个新党。1854年7月6日,自由土壤党、北部辉格党和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在密执安州杰克逊市集会,成立一个新政党,取名为共和党。1860年大选,共和党获胜,林肯当选总统。失败的民主党不接受选举结果,企图用暴力手段改变它,美国内战爆发。 [详细]

兼容两党政治胸怀广 他山之石可攻玉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发展到19世纪中叶,始终在政党的交锋中不断的发展,其中不乏吸收各小党派的选举规则。1831年,一个名叫反共济党的小党举行全国党代表大会开创全国党代表大会提名本党正副候选人的先例,1832年民主党首先仿效,其他党也随之采行,1836年,各党均奉行该制度。全国党代表大会的任务主要有两项:提名本党正副总统候选人,以及通过本党的刚领。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候选人票数相等,则由垄断组织的代理人和党的领袖提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使其获得提名,称之“黑马”。全国党代表大会不仅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习俗,也成成为西方政党的一项重要活动。[详细]

走向成熟:“跳跃”中趋于稳定

首创林肯之死引发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弹劾

在1860年的总统竞选中,代表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并在防止联盟分裂和解放黑奴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864年林肯总统竞选连任时,提名约翰逊为他的搭档,而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的安德鲁·约翰逊也四处奔走,巡回演说,成为林肯唯一信任的南方人,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在福特剧院被约翰·威尔克斯·布思刺杀身亡,约翰逊继任总统。他上台后站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立场,实施了一系列重建南方的反动措施,遭到控制国会的共和党激进派的强烈反对。1868年5月16日,参议院最后就弹劾动议进行表决,结果是35票赞成,19票反对,比定罪所需要的2/3的多数仅仅差了一票。就这样,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失败了,约翰逊得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担任总统直至任期届满为止。林肯与约翰逊在位期间,共和党势力逐渐得到了恢复。[详细]

变革美国现代总统选举制度雏形初现

1893年,美国国内的困难时期来临。各地失业者大量增多,失业率达到15% ,有些地方更高。1885年的总统竞选,克利夫兰成功从共和党人手中抢回总统“权杖”。作为内战以来的第一位民主党总统,克利夫兰为和解与改革采取了一些步骤。1888年克利夫兰竞选连任时,败给了本杰明·哈里森,离开白宫时,克利夫兰的妻子弗朗西丝拜托管家管好他们的家具,说他们四年后还会回来的。弗朗西丝的预言实现了,成为间隔四年又再担任的总统。1893年他再任总统时,金融恐慌袭来,美国走向经济危机,克利夫兰奉行进步政策,有先见之明地采取了支持工会的方针,保护了无数的工人,挽救了大量生命。1904年威斯康星州州长、进步党第二代领导人拉福莱特提出,唯一民主的方法是由普通选民在总统预选中选择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1905年--1916威斯康星洲开创总统预选制,首先实行直选,直接预选制被其他州效仿,扩散。 [详细]

异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2年的美国竞选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罗斯福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与美国公民对于“新政”的期望成功当选,1936年,他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再度连任,开始了他与美国孤立主义的斗争。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演说,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7月竞选时,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罗斯福见势打出“和平牌”,终于赢得选民的情感票,三度连任。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成功当选。1951年联邦宪法修正案第22条重新确认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长期宪法惯例。 [详细]

成熟预选制成为美国总统选举根本制度

第34任艾森豪威尔总统上任后,美国政治正式进入两党交替的稳定垄断阶段。1968年,参议员汉弗莱未参加任何预选就轻易获得民主党提名,而在预选中许多浴血奋战的竞选者却名落孙山,这件事引起人们不满,要求改革制度,更多的发挥选民的作用。“水门事件”集中暴露了政客和党魁在选举过程中徇私舞弊等恶行,社会要求加强政治民主化。推动一些州实行预选制。再加之经济因素的影响,1969年之后,预选制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69到1971三年间,7个州相继采取预选制,到1980年,实施预选制的已经有35个州,由预选制产生的代表达到80%。[详细]

梦幻“共和党多数”独占总统的梦想 只能成为泡影

在美国历史上,共和党一度抱有“共和党多数”的幻想,期待共和党永远占据多数,永远占据总统宝座。可是,里根两次竞选大胜后,脱离民主党的选民都没有变成共和党人,“共和党多数”的幻想也随之成为泡影。1984年里根选举这次所谓的“解散联盟”起,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已趋于完善,不仅“共和党多数”,任何一个想与民主共和两党抗衡的小党派都无法突破已有政治框架而变身“黑马”。事实上,20多年来,两党在选民中获得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其组织也在削弱。1976年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都表示过忧虑。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玛丽·路易斯·史密斯就认为,独立选民相信“两党之间并无真正区别,两党都与他们的问题不相干”。美国两党政治进入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怪圈。[详细]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总统的权柄极具魔力,二百多年来,这一宝座不仅成为政坛各个党派的追逐目标,同时也驱动其国内政治力量发展变革。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让贤避免了这新生国度“军国化”、“独裁化”的命运,却开启了民主、共和两党角逐的“潘多拉魔盒”。经过了四十四任的权力争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汲取了历史上各独立党派之精华,规避制度中的“死结”,在试探中逐步走向成熟。但在成熟进程中,注定充满了排他性和侵略性,二百余年的选举制度发展的最终成果,不仅仅是确立了一整套完整、封闭的选举制度,更让参与其中的两党一步步失去活力,且越来越同质化。到2012年的今天,美国两党之间的总统选举,正如美国国民逐步相信的那样:“两党之间并无真正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