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说句实在话,村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要么去镇上读书,要么转到利川市的小学了。而留下来的,是最穷的。镇上的小学倒是有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但是每个月230元的接送费,他们承受不了”,林老师最清楚村里孩子们的家庭情况。
林清和浑身散发着农民身上淳朴的气息,心里面想什么就说什么,不是一个心机重重的人。也有人说,他就着学校和家在本村的便利,所以才留下来教留守儿童。不管怎样,他却一直在做,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里完成学前教育。
在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钓鱼滩村的一座山坡上,屹立着一所简陋、破败的学校。这所学校只有一个班、一个老师和23个年龄在3至6岁的学生。
记者10月1日赶到林清和家时, 看见一派喜气的场景,林清和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几天后就要结婚了。57岁的林老师或许在一年后就能抱上孙子。含饴弄孙是中国人的一个家庭文化特质 ,但是林老师却怎么也放心不下学校里的那些“孙子们”。村子里,每年都会有25个以上新出生的孩子,孩子们几年后将会进入这所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我最担心的是3年后,我退休了,谁来教村里的孩子们”,林清和深吸了一口烟,眼神夹杂着忧虑,语气沉重地说。
林清和说,只要孩子们开心,他吃这点苦不算什么。现在,他最担心的是,56岁的他,再过几年就要离开三尺讲台了,谁来接过他的扁担,继续带着钓鱼滩的孩子们,一路向前……
不少家长都记得,林清和有个女儿叫林娇。4岁那年的一天,林老师在学校,无人照看的“娇妹”落入村中一口水塘,再也没能起来。说起这段往事,林老师和老伴儿总是流泪,但林老师说,学校那么多可爱的孩子,都像我的“娇妹”。
汪营中心学校同意保留钓鱼滩小学,但仅限于开设学前班。林清和家住在钓鱼滩小学附近,留校任教的重任自然落在他的身上了。一个人,是校长,也是老师,一呆就是4年。
林清和说,学校条件差,课桌是利川市法院赠送的,孩子们唯一的玩具是好心人送的一个旧篮球。为了让孩子们玩篮球,林清和从家里找出一个没了底的背篓,绑在树桩上,让孩子们排着队,挨个往这个“篮筐”里投球。
儿子眼中父亲一直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从小对自己就是严格要求。全家一直都在帮助父亲,支持父亲的工作。
林清和的妻子一直以来都在全力支持他的工作,看着孩子们在林清和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妻子的心中也倍感欣慰。
在教室的讲桌上,有三、四十只削好的中华铅笔整整齐齐的堆放着。林清和说,这些笔是他专门为孩子们买的。中华牌的铅笔比其他的要贵,但是中华牌的质量好,笔芯不容易断。他在看到孩子们用劣质的铅笔,削一结断一结的时候,决定自己给孩子们买贵的用。
林清和的兜里,每天都会放两卷卫生纸,孩子们在上厕所的时候,都会在他这里领用。“孩子们以前用铅笔写过的纸,这样对他们的身体不太好。”林清和每个月都要买30多块钱的卫生纸:“这种纸也不是很贵,关键是孩子们在长身体的时候,得用好一点的。”
正是十多名家长联名到汪营镇教育站上访,钓鱼滩小学得以保留,但是只被允许开设一个学前班教育点,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必须到镇上的小学就读。
没人能数清这么多年来林清和为孩子们挑了多少水,但是钓鱼滩二组的村民、林清和班上学生刘阳的母亲俞柏树却知道老师挑坏了10条扁担。
林清和替走出村子的学生们感到欣慰,他认为年轻人只有用这种方法才不会让他们的孩子继续守在这里。但是,走出村子摆脱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像林清和这样甘愿为村里孩子们奉献的老师们辛劳汗水浇灌出来的。
林清和对学生们的关爱,反馈到学生那里是他们对这位老师的喜欢,家长对林老师的信任。林清和没有用语言装饰、修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师生关系,他一直保持了那颗质朴的心,一种不自觉就要释放出来的关爱。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