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全部视频

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时间:

2013年9月5日至6日

地点:

俄罗斯圣彼得堡

出席国家:

预计为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英国、德国、欧盟、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土耳其、法国、南非、韩国和日本。

主题:

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福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性就业和包容性增长:投资和结构改革;国际贸易

二十国集团(G20)

成立经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9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华盛顿发表声明表示,同意建立由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就改革国际金融问题进行磋商。

成员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尼、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欧盟和布雷顿森林机构。 成员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90%,贸易占8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占的股权份额约65%。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回顾(莫斯科 2013年7月)
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背景:二十国集团(G20)

宗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9月25日,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这个国际论坛是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来自19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成员

二十国集团由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集团成员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由于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二十国集团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多边机制。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创始成员国。中国组团出席了历次G20副手会及部长会。中国是2005年G20主席国,成功举行了第七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两次副手级会议以及相关研讨会等活动,赢得各方好评。

历次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99年12月16日 德国柏林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 会议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金融危机问题。与会者达成了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共同对付金融危机的"蒙特利尔共识"。蒙特利尔共识主要包括:共同推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其成果延及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这些机构的透明度;继续朝建立统一的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方向努力,以增强联合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债务沉重的国家进行援助,并协助这些国家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农业研究、环境保护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 加拿大渥太华 会议着重讨论在美国"9·11"事件后各国如何在财经领域就打击恐怖主义开展合作等问题。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 印度新德里 会议主要就金融危机防范与化解、经济全球化、打击恐怖融资以及发展援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2003年10月26日 墨西城市莫雷利亚 与会代表就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处理、打击国际恐怖活动的融资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 德国柏林 进一步增强20国集团的地位与影响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会议结束后与德国财长艾歇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于2005年担任20国集团会议的轮值主席国。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 中国北京 本次会议以"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各种重要的全球经济问题,重申了在实现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此次会议除发表例行的《联合声明》外,作为两个具体成果,还发表了《二十国关于改革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声明》和《二十国有关全球发展问题的声明》。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 会议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并探讨了能源与矿产问题的解决办法。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 南非开普敦 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就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还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等问题。
2008年11月8日至9日 巴西圣保罗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3月14日 英国霍舍姆 发表联合公报,同意进一步行动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009年9月4日至5日 英国伦敦 会议同意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战略。  二十国集团再为世界经济"把脉"。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 韩国庆州 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金融安全网以及金融监管改革等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项改革协议,欧盟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
2011年2月18日至19日 法国巴黎 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就衡量经济过度失衡的一揽子指标达成一致,并同意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来缩减经济过度失衡,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2011年4月14日至15日 美国华盛顿 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2011年9月22日 美国华盛顿 会后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致力于采取国际协调行动来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以确保金融稳定,重塑信心和刺激经济增长。
2011年10月14日至15日 法国巴黎 讨论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和能源以及金融监管等问题。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2012年2月24日至26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 欧债危机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还将讨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等议题。
2012年11月4日至5日 墨西哥墨西哥城 来自二十国集团成员、五个邀请国以及世界重要经济组织的财政官员将就美国"财政悬崖"、欧债危机等议题进行讨论。
2013年2月15日至16日 俄罗斯莫斯科 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G20"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长期投资融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尾部风险下降,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但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化"、信贷中介功能受损以及全球需求再平衡进程尚未完成等。
2013年4月18日至19日 美国华盛顿 会议发表联合公报呼吁各国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并敦促发达国家加强财政整顿,关注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
2013年7月19日至20日 俄罗斯莫斯科 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敦促各国审慎调整货币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协调。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