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社会图文 >

八旬老翁写169村事本 上至领导人视察小到婚娶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02: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八旬老汉潜心19载,默默记录村庄变迁。日前,五易其稿近十万字的“小海子村史”编写完成。

  昨天,笔者来到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小海字村张宝田家,看到几大摞发黄的报纸堆满了书柜,年已83岁高龄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炕脚儿的书案前翻阅古籍。听闻来人要看他编写的村史,张宝田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摞文本,封面上写着“小海子村史”。

  小海字本名小海子

  “村名小海字原本是‘小海子’,‘子’后来改成了‘字’,这是错误的,村名的来历我都写在了村史里。”张宝田说,小海子自明朝正德年间,开始聚落成村,迄今约500年。当时村前有个水淀子,按照习俗,水淀都称为海子,但是这个水淀比附近的南海子小得多,遂命村名为“小海子”。

  村史记录村庄变迁

  张宝田做了一辈子人民教师,村里写写算算的事经常找到他,他也一直关注村里的变化,大到国家领导人外国专家来访,小到谁家娶媳妇,他都悄悄记录下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有意识地编写村史是从1992年退休开始。

  “这本村史是我大爷数十年的心血,费了老鼻子劲儿,光采访本就用了169个。”张宝田的侄子张嘉琦感慨良多。

  这本村史将近10万字,分为简介隶属纪事姓氏人口民俗名人等十多个部分,不仅记录了重大事项,还有手绘的村庄地形图,并附有102块耕地名录。

  “哪家的后生中了举人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开始打机井等,这些对于一个县或者市来说,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算大事。”张宝田说。

  去年,村史的最后一个版本完工。进入耄耋之年的张宝田希望有人来接班续写村史,可一天找不到合适的人,他手中的笔就不会停。

  19载潜心编写村史

  19年来,为了确保村史的准确和丰富,张宝田跑遍了大小图书馆,参阅了《漷阴志略》《通州地名志》《北京革命史话》等数十套文献资料。

  169本学生作业本记得密密麻麻,字里行间尽是老人的艰辛和执着。

  为了弄清楚祖籍所在地,张宝田也写信联系过山东省民政厅,寻找山东省一个叫张家楼的地方。不久,对方回信了,告知全省有20多个张家楼。后来,老人锲而不舍,经过反复的追查和联系,终于确认祖籍是德州市平原县房子乡张家楼村。

  40年前《北京日报》报道该村

  历史上,小海字最辉煌的时候要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史记载,当时为了治理村里七零八落的盐碱沙洼地,全村老少齐上阵,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就凭“一颗红心两只手”,愣是把盐碱地改造成平整的高产田,粮食总产达到解放初期的十倍。

  1970年8月,阿尔巴尼亚考察团一行来到小海字大队考察盐碱地改良情况。

  40多年前,《北京日报》在1971年5月13日发表了题为《纲举目张,互助促进》的调查报告,记述了小海字大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土治水,增施肥料,把盐碱沙洼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大面积高产稳产农田,从缺粮队变成余粮队。

  澳大利亚送来拖拉机

  小海字的辉煌,得从拖拉机说起。

  村民张夕春说,小海字村在通县最先有的拖拉机,村民还开着拖拉机去逛过天安门。“那时候,拖拉机还不多见,开出去非常拉风,知道天安门人多,他们就特意开着拖拉机从天安门前经过,那回头率相当高。”

  村史记载,自1971年开始,小海字大队购进自制了大批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18辆,“北京130”汽车两辆,各种配套农机具119台(件)。村里还建了粮食烘干仓4座,冷风防霉仓2座。耕耙播种等十几种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红旗。市农业局农机处专家梁井林表示,一个村庄拥有粮食烘干仓和冷风防霉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确少见,后来这些设备也没有大范围进行推广。

  1977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陈永贵到小海字村考察农业生产情况。

  1978年4月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将出访澳大利亚回赠的一辆最新的大型拖拉机转赠给小海字大队。“我记得当时拖拉机都是75马力的,而那台澳大利亚送的拖拉机有210马力,还带空调,大家都争着抢着看。”张夕春说。

  1981年8月,二十一个国家组成的农业考察团一行,来到小海字大队考察盐碱地改良情况。

  写村史为留飨后人

  “如今,提起小海字,人们多以为只是通州东南部一个普通的村落。殊不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海字红极一时,曾创下粮食亩产翻番的神话,率先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张宝田说,大寨当时是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全国各地都在“学大寨”,而小海字就有“北京的大寨”之称,还流传着远学大寨,近学小海字的说法。

  “编写村史只是为了充实自己,无意争春,也不求名利。但是小海字的历史厚重,无论多难,都一定要如实记录,不管对错,不加评说,只为留飨后人。”张宝田说。

  今天,小海字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阔步向前,正在创建北京市最美乡村,张宝田期盼着小海字村能与时俱进,再创新的辉煌。

热词:

  • 八旬老翁
  • 169村事本
  • 领导人
  • 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