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亿流动人口背后凸显留守儿童危机(图)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31日 10: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孩子在“留守学生之家”自习。 法制日报记者丁国锋摄

  编者按

  明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将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但是,仍然有不少孩子,他们享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甚至不能连通过电话收到父母祝福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然而,围绕留守儿童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入手,细化政策,将口号落到实处。

  我们身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人口大流动。

  据统计,2009年,涌进城市的流动人口群体近2亿人,他们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青壮年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原因,固然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家乡落后的状态给下一代发展带来的“天然羁绊”。但因为种种现实状况和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尚未打破、城市生活、教育、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流动人口在奔赴外地时,不得不“撇下”尚处年幼的孩子,这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另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位于苏北腹地的淮安市,100多万外出打工人员“留下”了至少超过10万的少年儿童,这些孩子与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在“隔代监护”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怨父母、恨学校之外,还因为缺乏体制上的关爱,给当地学校、社会带来了难以承载的新压力。

  在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让学校承担了从前难以想象的压力。把这个群体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管理好、教育好,的确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带来很多影响

  “亲爱的妈妈,您在那儿生活还好吧,女儿不在您身边,您要好好照顾自己。

  “三年前,您为了我到外地找工作。三年过去了,女儿已不是那个好哭、好吃的小丫头了,我已经学会了烧饭、洗衣服、扫地了,这些都是老师和外婆教导我的,请您把心放下来。”

  写下这段令人哽咽的文字的,是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13岁的陈雪。

  在陈雪的身边,还藏着一封没有寄出的信,是写给2年前因病去世的父亲的。

  “2008年2月21日,是我的生日,但那天我最敬爱的人离开了我,那个人就是您。爸爸,因为这天,我会永远伤心。在每一个夜里,我都会哭……”

  见到这个留守孩子时,记者并不知道她的家庭情况,一句“想爸爸妈妈吗”,一下子触动了陈雪敏感的神经,眼泪瞬间挂在了她的脸颊上。记者甚至感到了多年采访没有发生过的“手足无措”。

  在老师的陪伴和慢慢引导下,陈雪讲述了她妈妈外出打工后,她的“留守”生活:“我4岁多,父母就打工了。现在妈妈一个人在外,我就和外婆生活,但每周五,妈妈都会打电话给我,有时候我太想她了,也用学校里电话打给她。”

  陈雪如今住在学校。每个周五下午,她可以在校门口坐上公交车,回到10公里外的外婆家,享受一下家庭的温暖。

  “她很懂事,但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心理上长期存在着和有父母陪伴的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官滩中心小学工会主席、关工委副主任毛学元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