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食用类、保值类等商品需求持续旺盛。
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9.1%,日用品销售额增长17.9%,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7和2.2个百分点。受国际黄金价格高涨和保值避险偏好增强影响,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40.4%,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
此外,7月份,大型流通企业销售稳步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批发企业销售额增长15.4%,比去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由于受物价上涨和消费促进政策调整的影响,家电、居住等商品销售增速有所回落,全国汽车销售增长比去年同期回落12.2个百分点。
7月份,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趋于稳定。36个大中城市蔬菜、豆油批发价格回落,猪肉、菜籽油批发价格和食糖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7%、0.5%和2.2%。
为保障北方越冬蔬菜市场供应,防止蔬菜市场大幅波动,商务部和财政部决定将"南菜北运"的试点范围由海南推广到广西、海南、云南等省区。
商务部今天同时公布了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1-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8.57%。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
针对7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创30个月的新高,商务部有关人士分析是两种原因导致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沈丹阳:一是我们的出口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是7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有一个回调,进口的价格相应的增幅回落。正好这两个一涨一跌赶到一块,7月份的贸易顺差就有一定的偶然性。
沈丹阳说,这些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绝对规模是逐年在下降的,已经从2008年的3000亿美元下降到了2010年的1800多亿美元,相对规模也从2008年的顺差占全国GDP比重的6.7%,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44%。
(视频编辑:谢佳欣 文字编辑:吴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