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新型产业全力支持。一减一加,让老工业重镇湖南株洲,产业由“黑”变“绿”,曾经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一跃变成了全国卫生城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便这样,株洲渔民老曾一年还是能挣个三四万。但五年前,生活可没这么自在,那时候,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原因是湘江水不好。
株洲渔民 曾黄金:都是黑的。
记者:水都是黑的?
曾黄金:原先那边,一边的都是黑水,它污染嘛那时候。
湘江的水不清,岸上的天也不蓝。我国“一五”、“二五”时期就开始布局的工业重镇株洲,重化工业比重高达87%,而这带来的副产品就是污染,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株洲排名第九。
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 陈玉明:比如冶炼,导致我们的水、天空、土地,都基本上呈现了一个黑色的代表。
2007年,国家批准株洲试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从那时起,株洲的减法开始了,他们不惜损失30亿产值,3亿税收的代价,前后关闭污染企业123家,淘汰落后企业79家。
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 陈玉明:我们全市拨掉烟囱700根左右,我们市区中心区就拨掉了350根。
而他们的加法是,培育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实施大项目工程,前后培育了3个年销售过百亿的企业,4个过50亿的企业,原先的四个老产业在这样的加减中有三个被替换。
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 陈玉明:用这些能耗比较低,不太消耗资源的、没有什么污染的企业,替代我们一些化工产业、冶炼产业和建材产业。
几年下来,株洲的投资增长了两倍,高技术产业比重超过了40%,能耗下降了近60%,空气质量良好率近98%。也就是这几年,渔民老曾惊奇地发现,湘江水变清了,鱼变多了。
株洲渔民 曾黄金:现在这个水确实好了,现在国家治理这个污染还是加大了力度,这个成效是很好的。
(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吴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