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下一步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指日可待。是哪些人在背后默默地给中国的飞天梦插上了翅膀?共产党员,中科院院士刘竹生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刘竹生院士这些天正在忙着论证神舟八号的飞行任务。目前,我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但是造火箭、搞航天,风险不可能为零。让刘院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年前,一次机械故障让火箭一头撞上了旁边的支架。放弃发射回北京检修,责任风险最低,但经济损失巨大。考虑再三,刘竹生请专家组就地检修,这时有人劝他还是放弃为好。
检修之后,故障被一一排除。发射还是不发射,大家都在看刘竹生如何决策?
不存私心、实事求是的决策最终保障了火箭的成功发射。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担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重任的都是刘竹生。1963年大学毕业后,刘竹生就投身到了祖国的火箭事业当中。1985年刘竹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那时我国还没有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刘竹生告诉自己:一定要争这口气。
为了捆绑式火箭刘竹生争分夺秒,他抱着图纸跑进车间,没日没夜地跟装配工人泡在一块儿打磨细节。
一代人的执著和钻研让中国制造的捆绑式火箭一飞冲天,但是刘院士深知航天事业更需要生生不息的传承。
在神舟七号任务前,刘院士申请辞去火箭总设计师的职务。在事业巅峰他俯下身去,成为了年轻人的铺路石。如今神舟八号平均年龄31岁的设计团队已经接过了重担。而作为顾问,老党员刘竹生仍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倾尽全力。(视频编辑:滕雪 文字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