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再过不到一天的时间上海世博即将开幕,经过了七年多时间的筹备,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时刻。这个过程应该说是充满了艰辛的,就在世博倒计时的时候,让我们现在把目光投向上海,投向上海人。
记者:
这里就是世博园区的庆典广场,在现场可以看到已经摆满好了座椅,现场的工人正在进行30号开幕式的礼花弹的安装。
工人:
名胜码头礼花弹的安装,应该是说在29号12点以前全部完成。
记者:
这两天来参加世博会的各国嘉宾开始陆续抵达上海。这里是上海边检站专门设立的世博通道。
记者:
今天一天将会有六个总统团,三个首相团,十八个部长团,近三百八十名政要集中抵达上海。
记者:
福建海警和海事部门联合进行反恐实战演习,为上海周边海域的安全保驾护航。
解说:
在世博物流中心的二号仓库里,深夜十点多,办公室里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物流中心工作人员:
接下来以后我们就先把它归拢,归拢以后,然后一票一票的清,我现在当班的就是12个小时。
解说:
今天,一群特殊的上海市民被特别邀请,乘坐世博号专线,到世博展示中心参观。他们的身份是上海动迁居民代表,他们曾经的家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展馆。
记者:
我身后不远处就是本次世博会的中国馆,但是我更想告诉你们,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周家渡。几年前,这里的九千多户居民因为世博会的召开,而开始了动迁,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们住在何方?生活的又怎么样呢?
解说:
三林世博家园,是顾女士现在的家,五年前从周家渡街道白莲泾搬到这里,房子面积大了,环境和以前相比也大大改善。
顾女士(上海原周家渡居民):
应该是挺满意的,这么好的地段,那时候我们在白莲泾生炉子的,没有马桶的,挺苦的,这个地方煤气、卫生,应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不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
记者:
当时那些街坊都过来了吗?
顾女士:
都过来了,我跟他们联系,一个电话都过来了,他们到我这里就像到了娘家,还是娘家好。
汤善明(周家渡街道办事处市政科):
这几年因为世博动迁,大动迁,还有世博配套道路,还有旧改项目,动迁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基本上到最后,我们大部分是通过协商,高高兴兴的离开我们周家渡,所以有这么多的居民,不愿意把户口迁走,因为对周家渡有情结,有感情。再说尽管是老,因为它毕竟是个老城区,它各方面共建配套方面还是可以的。
字幕提示:
2006年陆杰拍摄的动迁照片,短短一年多,18300户居民和227家工厂全部搬迁。
2006年5月4日摄影师陆杰拍下了姜家离开前最后一张合影。
解说:
世博会前夕,动迁居民姜金祥特意和她的父母去了一趟世博园,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当年居住的地方。
姜金祥父母:
应该是这里,就是这里,应该是那个地方到家了,又到家了,我们到家了,故地重游,把我们家乡建设这样美,我们不认识了。
解说:
2006年动迁到三林世博家园,如今故地重游,一家人捧着拆迁前留下的门牌,又照着老位子再合一张。
姜先生(上海原白莲泾居民):
这是我们原来居住地方的这块门牌,搬迁的时候,带到了新的世博家园保留纪念,我一直保存很好。甚至有的人家,把瓦片都带了几片。
解说:
除了门牌之外,姜家还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上海市政府给每户拆迁的家庭赠送的一本纪念册,这本纪念册的最后一页有一张世博园门票,但是这张票他们不舍得用。
姜先生:
也是作为世博会,这一份珍贵的纪念品,就是买票也不会用这个。这个有特殊的意义。
顾女士:
走的时候我真的流泪了,真的依依不舍,现在看着那个世博场馆那么好,有我们的贡献,是我们做出的贡献,我挺感动的,我们中国真伟大。
4月24日,上南一村动迁居民宋明榴在中国馆前展示自写书法条幅。
4月24日,白莲泾动迁居民身着旗袍参观上海世博园。
4月29日,动迁居民代表受邀到世博展示中心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