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评论 >

孔子学院面对平衡发展大课题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0日 04: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印尼一所中学的本土汉语教师在给学生授课。

  人民图片

  亚洲已有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2所孔子学院和39个孔子课堂,巨大成就的背后也有巨大的艰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教师志愿者如何适应当地小语种环境?汉语教育传统如何同本土文化接轨?如何使一些国家消除顾虑,让汉语教学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问题,正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面对的挑战

  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就多多少少遇到了价值观差异的挑战。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这是孔子学院教材编写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5月27日至29日,“2011年亚洲地区孔子学院研讨会”在韩国大邱市举行。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已有101个国家建立了345所孔子学院和457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2所孔子学院和39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亚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像教材是否要本地化这样一些制约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会议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亚洲国家发展不平衡,既有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办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欠缺。而亚洲各国的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尤其是小语种较多,又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形成巨大挑战。

  语言差异——

  让汉语教师适应当地环境

  为了满足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2005年至2010年,国家汉办共计培训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他们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许琳说,这些外派教师和志愿者在国外工作的过程中都面临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挑战,并要忍受孤独和寂寞。另外,由于在国外工作,长期两地分居,一些外派教师和志愿者的家庭稳定与和睦也面临巨大考验。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邵一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说,从印尼的情况看,问题主要有4点:第一,现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绝大多数不懂当地语言,对于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志愿者教师委托当地华社组织代管,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管理上有一定难度;第三,收入偏低,有的志愿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较艰苦,待遇却没有太大区别。

  泰国是我国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的国家,每年来泰任教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都超过1000名。国家汉办驻泰国代表处工作人员冉超说,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都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和亲人,刚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一个适应新定位、新环境的阶段。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往泰国各地大学、中学或者小学,部分学校位于郊区和农村,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生活艰苦,会给志愿者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国家汉办近年来对此十分重视。于2009年启动了多国语言储备师资的培训项目,向泰国、韩国、西班牙等国选派了百余名志愿者,到当地高校进行一年的语言强化培训和教学实习,结业后经过考核,合格者将派驻所在国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经过小语种培训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当地任教,能更好地利用所学语言与当地师生交流,钻研教法,教授学生学好汉语,并且便于志愿者的生活。但是,目前由于师资需求量大、培训项目有限,尚未能完全满足需要。

  教师培养——

  扩大当地教师规模是关键

  为了提高汉语的国际化水平,必须加强培养本土教师的力度,只有扩大本土教师的规模,才能使汉语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许琳认为,培养本土教师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第一,由于经济衰退的影响,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削减了教育预算,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外语教师的经费预算。由于汉语教师队伍在这些国家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没有能力与当地政府进行讨价还价,因此这些国家的本土汉语教师数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第二,国内各大院校对外国的汉语教师的培养能力不够。第三,由于文化差异、教学方法和话语体系的不同,很难培养出合格的、适合当地情况的本土教师。

  许琳说,为解决这些问题,孔子学院计划先从国内派教师到当地教学,稳定汉语教师的队伍数量,同时加大对本土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时间,使本土专职教师队伍达到一定规模。邵一峿则建议,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应加大对外国的汉语教师培养、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加政府奖学金名额和培训的名额。

  冉超介绍说,汉办在与泰国方面的合作中,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2008年9月,泰中共同启动了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项目,为期3年,分3批派出泰国教师赴中国大学学习汉语教学相关课程。赴华学员由泰国教育部统一选拔,包括教育部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及在职汉语教师,学员学成返泰后将充实泰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汉语教师力量,进一步缓解汉语师资压力。但是,该项目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数量有限,目前仍主要依靠在泰国的孔子学院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提供短期培训,提高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材编写——

  固守传统还是实现本土化

  由于文化差异和话语体系的不同,如何编写汉语教材也是一个难题。汉语教材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课堂练习中出现“你父母做什么工作”、“你多大年纪”之类的问题,与一些国家的传统习惯有所不同。因此,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

  邵一峿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印尼现在较多使用的是中国编写的各种汉语教材。但是,近年来,印尼国内要求编写适合印尼人的本土汉语教材的呼声较高,有些学校已经开始自编汉语教材。也有不少人希望与中方合作编写汉语教材,但这需要中方的响应。

  据记者了解,中泰在教材编写上的合作开始较早,目前泰国已将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础汉语教材列入其国家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体验汉语》系列教材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合作编写并出版。该教材突出了泰国本土特色,现已进入泰国中小学课堂。泰国的经验表明,汉语教材的本土化应当是一个趋势,汉办和中国的一些院校应对这个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解除顾虑——

  印度越南有待建立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印度和印尼使馆的官员都谈到了这一问题。

  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志刚对记者表示,印度针对来印汉语教师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在印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印方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汉语教学不只是语言传播,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印度和越南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等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这两个中国的邻国建立。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越南各院校开设的汉语课程比较多,再加上社会上也有很多外语培训中心开设了汉语课,越南年轻人学习汉语很方便,对孔子学院并没有迫切需求。但一些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则非常希望与中方合作,尽快建立孔子学院,以便提升汉语教学水平,培养汉语教学的高级人才。同时,他们也期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得到中方的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从中国驻印度使馆方面得知,目前使馆几乎每周都会接到几十个当地民众询问有关汉语课程的电话,有不少人还问及孔子学院。但是,对于在印度各主要教育机构里成立孔子学院的提议,印度官方的反应似乎一直不太积极。2006年,北京大学和印度尼赫鲁大学向中国教育部申请了在新德里成立第一家孔子学院,教育部汉办也已批准。次年3月,教育部通过中国驻印使馆向尼赫鲁大学转交了在该校建立孔子学院的启动资金5万美元,但至今这一计划仍未得到印度政府正式批准。另外,印度南部的韦洛尔科技大学也提出与中国郑州大学合办孔子学院,双方于2009年4月在韦洛尔科技大学成立汉语语言中心,但仍然未被获准挂牌“孔子学院”。

  如何通过外交、教育和文化等有关机构的协调努力和积极推进,打消对方顾虑,减少签证等方面的麻烦,是未来孔子学院在亚洲地区扩大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接触的有关人士均表示,孔子学院的建设事实上就是一种公共外交。办好孔子学院不仅可以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学院是中国与外国“人民对人民”交流的最好平台之一。

  (本报驻外记者丁刚、孙广勇、莽九晨、张慧中、廖政军、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