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见证履职]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题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3日 15: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消息:目前全国660个城市中还没有一个城市能系统解决垃圾问题。广东番禺、江苏吴江、北京阿苏卫等地市民对垃圾焚烧厂有自己的看法,上个月末,北京市首次邀请了市民代表前往日本考察垃圾处理的先进方法。人大代表王如松今年提出《关于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综合管理的建议》。他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垃圾焚烧厂该不该建,而是应该把对垃圾处理的重点从它的末端流程垃圾焚烧、垃圾填埋,转换到对它的前端控制,就是垃圾分类。

    主持人郎永淳:欢迎进入今天的两会特别节目《见证履职》,这几天《见证履职》的特别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朋友在小萌的博客和微博上留了言,我们今天继续来连线前方的记者小萌。小萌,你好,给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观众朋友和网友这几天在微博上有什么样的反馈?以及今天要带我们去关注什么样的热点话题?

    小萌:反馈确实非常多,我们每天带来的话题都会有非常多的人在积极的参与,在稍后节目中我们会做一个整体的梳理,也算是对大家反馈的一个反馈。那么今天我们现在是在广东团的驻地,节目一上来我要说几个数字,1节1号的电池埋在土壤当中可以使得一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性失去价值,1节钮扣电池可以污染600吨水,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中国97%的垃圾没有经过处理,只能堆放或者填埋,而一个理念是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不错今天我们要和广东团的王如松代表共同探讨他所提议的关于垃圾处理的话题,垃圾的处理他说要一个系统的工程,最突出的是要进行分类处理。你可能会说,我家里已经进行分类处理了,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不是老生常谈?有什么样的新意呢?我们就跟王代表一起探讨。

    主持人郎永淳:好的,谢谢谢小萌,稍后我们也会继续进入到小萌的现场。刚刚小萌提到一个王如松代表,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知道常住北京的王如松代表也常常往居民小区、垃圾填埋场以及废品收购站等一些地方进行相关的调研,来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情况,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短片。

    人大代表王如松:调查一下垃圾分类的情况,你们感觉居民平时东西垃圾都是乱扔,还是进行适当的分类,还是你们到他们家收?到家里收啊。

    市民:基本都没怎么分。

    王如松: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是有的居民扔的时候不按这个分,还是有些其它问题呢?

    市民:我们不会分类,就是弄个塑料袋装上。

    记者:就是不会是吧,普及知识还不到位。

    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是不了解。

    全国人大代表王如松,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生态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他的专业方向之一就是和垃圾打交道。在调查走访中,街头小区众多分类垃圾桶的形如虚设,让王如松痛心不已。不少居民不了解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是不可回收的,哪怕有的居民对自己家的垃圾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到了小区的垃圾回收筒,大家也是混在一起堆放。

    王如松:我们目前分类垃圾,整个社会还存在一定的不配套的问题。比如有很多社区,居民很积极,按照要求都分类了,但是后面的处置的技术、设备、设施、政策以及资金没到位,所以有时候挫伤居民的积极性,我再分类了,后面没有接上,所以最后还是混在一起了。

    王如松工作单位所在地的附近,是北京城乡接合部一个大型废品集散地,在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到集散地,到中转地,再到再生地的废品再生产业链。

    这位张起军就是起家于废品收购,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有20多人帮他从北京市各地回收废品,由他们整理出的各种可回收废品有300多家企业接收。不但如此,他正在扩展自己的业务,目前已经和几个居民小区的物业达成协议,包办了他们的垃圾处理任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条产业链。面对王如松,张起军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