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建筑,与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然而,今天,我们谈起自己的当代建筑时,很少有人能想起既有地域色彩,又有能让大家记住的地标性建筑。一样的玻璃幕墙,一样的高楼大厦,城市与城市没有任何区别和特色。
站在水泥丛林中,你很难分辨是在北京,还是广州。我们看不到在“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指导下的中国风,放眼望去,一片欧美高楼。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为何如今的建筑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特色?
当我们描述自己曾经去过的一座城市,首先会谈到那里的建筑。北京城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苏州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安徽白墙黑瓦的山水人家,都曾经是中国建筑中的代表。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建筑似乎失去了中国特色的“精气神”,中国房地产协会名誉会长宋春华对此稍显义愤。
宋春华:当前我们的建筑缺乏个性,建筑的个性越来越模糊了。以前我们的建筑一看就大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建筑,现在根本不行了,看了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剧院也像仓库,仓库也像剧院。
宋春华:设计师盲目跟风
宋春华认为这些建筑之所以缺乏个性是因为设计师,业主喜欢眼睛盯着国外的大师,看看人家最近玩什么,自己立刻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漂亮。于是在中国各地,大小城市刮起了一股又一股“风儿”。
宋春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甚至到农村,刮起了阵阵风。先是欧陆风,现在又新刮起来迪拜的超高层风,不管是什么城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盖超高层。另外就是盖里和扎哈的那种非线性风,还有拉斯维加斯的LED风。看看我们有些办公建筑晚上灯光闪闪,知道的是办公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赌场。
欧陆风格的小区,超高层大厦,变形夸张建筑和灯光闪闪的办公楼充斥在我们的大小城市里,让每一座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崔愷是我国著名的工程设计大师。他设计的外研社办公楼,殷墟博物馆和拉萨火车站站房都因鲜明的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有体会地说,正是在跟风中,中国建筑失去了地域特色,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建筑建好了一时半会儿还没法拆。
崔愷:建筑不应该反映某种流行文化,而应该反映特定场所,特定土地上的文化。虽然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影响无处不在,但是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保持特色,肯定是建筑和这片文化沃土之间深层次,必然的的联系所在。
建筑既属于一门工程学,也属于一门艺术。它在人类文化传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北京故宫到罗马斗兽场,从埃及金字塔到美国国会大厦,建筑成为了一个地方的标志,也保留下很多历史。为何在全球化的文化盛宴中,中国建筑却没文化了?
车书剑:领导对建筑设计过多指手画脚
造成中国建筑没文化的原因很多。建筑师过多依赖与电脑设计,缺乏文化素养的积累,没有原创的动力和激情。70岁的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对现在建筑行业的潜规则痛心疾首。
马国馨: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在现在的体制下乱象丛生,建筑业为什么成为腐败高发区?在座各位都很清楚,我们这个行业也有很多潜规则,也有很多屈服于权力,屈服于金钱,屈服于关系。
建筑师为了利益失去了坚持,完全以业主的喜好为主导,建筑已经与艺术文化无关了,只于GDP有关,只于城市形象有关。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投资方,特别是一些领导过多的对建筑设计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车书剑:招标归招标,决定决定,最后还是领导说了算。主要是领导攀比,你搞广场,我也搞,你建一个电视塔250米,我就要建一个251米的。
在相互攀比中,领导们认可的高楼大厦次第建成,却基本上全是一个样子,就是比高,比漂亮,却没有考虑自己的城市是否需要这些建筑,自己的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子的建筑。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颇有深意地说,过度崇拜洋设计师也是导致中国建筑失去自身特色的重要原因。某著名公共建筑的招标会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叶如棠:结果出来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纸揭开以后,第一名正好是他们本地的一个设计师,市长当场宣布这次设计竞赛无效。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表示,正是因为中国建筑没有特点,所以很少有中国的建筑能使用100年以上,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楼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已经不合时宜了:
徐宗威:中国建筑的工程质量没有问题,中国建筑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寿命达到五十年,七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最近几年确实有三四十年的房子,甚至不到就被拆掉,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缺失,很多建筑确实建在了风景区。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将加快,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别具风格的城市,而不是千城一面的水泥森林。现在是时候去找回失落的中国建筑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