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1年的“国考”大军超过96万,随着今年公务员考试落下大幕,关于公务员热的讨论又一次被重新提及,许多专家学者也在试图解释这一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就发表了多篇文章,而1948年生于上海的他,也曾经做过公务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唐钧:高中毕业我20岁,然后到江西插队,当农民去了,1975年的时候就被推荐上了一个中专,1977年中专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个所谓的国家干部这样一个身份,所以到1980年,我就进了县民政局当干部。
30出头的唐钧成了一名公务员,但在他的印象之中那只是一个普通工作。
唐钧:大家当时在县城里面的时候,我算国家干部,还有很多人算工人,或者是商店的营业员等等,大家彼此之间好像没有那么多等级的看法,其实大家都觉得都还是差不多,反正都算有工作,拿工资的人。
从1980年到1984年,唐钧在江西省峡江县民政局任职4年,随后进入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学习,1987年进入湖南省民政厅工作,而就在这时唐钧身边的一些朋友则选择了下海经商。
唐钧:一些年轻的干部下海去经商,到企业,搞实业等等,当时也算是一股风潮。
在唐钧看来,放弃公务员转而成为商人更多的是个人的选择,而在那个年代一些地区对于公务员的看法也与现在大相径庭。
唐钧:(当时)温州人的说法,对小孩说,像你这种人读书读不好,将来只能去当公务员,当时的说法就是这样。
唐钧说,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很适合做公务员,所以进入不惑之年以后便潜心于学术,而这些年在他带的研究生当中,毕业时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也绝不在少数。
唐钧:我估计我的学生当中,应该是在90%以上都考过公务员。
记者:从哪年到哪年的事情?
唐钧:应该从2006年以来。
这名社会学家从另外的一个视角看待着目前的“国考”热,他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唐钧:据我的观察,包括我的学生,他们选择去考公务员,其实他们的想法我觉得最主要是求安稳。
白岩松:可能还得往上加,不仅仅是求安稳,社会地位高、福利好,而且毕竟也有官本位的因素在这里,它可能是一种综合的概念。其实挺让人感慨的,其实我接上他那句话,其实现在就得说了,你要是学不好的话,你就当不成公务员了,跟过去的说法不太一样。
你看咱们1992年的时候就确立了市场经济这样的准则,到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跟民营和公有都非常平等。但是从1992年到现在经过了19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可是大学毕业生年轻人们选择职业的时候,反而更加坚决的要选择进国家机关,去当公务员,然后去国企。但是民企,甚至私企甚至外企都开始降温,这该让我们思考一些什么呢?是不是社会相当现实和功利是看得出问题的,我们是不是需要改变,其实我们不妨透过三个人的不同意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过去可能公务员进国家是冷,现在如此之热,各有各的看法。
十年砍柴以身说法,“16年前我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中央部委公务员,12年前又告别了公务员的身份,那个时候公务员不火,收入和福利远不如在合资企业的人,这才是正常现象。因为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机关管理并消耗财富,近几年公务员热,说明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分蛋糕,而不是去做蛋糕,原因乃是分配机制出问题了。”
对此潘采夫有另外的分析的角度,“十多年前外企很受到大学生欢迎,民企吸引力也不错,大学生那时候有创业的梦想,而公务员还真不太受待见。现在反过来了,这种变迁的背后可能有规律可循,当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政府开始管得少了,企业和社会发育迅速,而现在政府管的又多了,国营企业权力大了,民企发展减缓了,社会的创业激情下降了?”我觉得可以加上问号。
但是曹林持不同的看法,“公务员热也许只是一个伪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有几个岗位不热呢?公务员岗位的热,其实不比好企业的岗位更热,1000个人争一个海尔的位置,公众觉得跟正常,而100个人争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公众就觉得是大问题了。公务员热主要是公众的一块心病,因为对公务员群体有意见、有偏见,认为其高福利、高稳定、高保障、高权力,所以不能容忍年轻人去报考公务员。”
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先不管怎么样的看法,接下来给您透露一个新的信息,有人说1992年的时候是70后正式走向社会,2002年时候是80后正式开始大批量的走向社会,2012年将是90后正式走向社会的开始,今年国家的公务员的招考当中,已经开始出现了90后的身影,他们将给我们的政府机关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把他们这些英才慢慢地变成庸才,还是他们这些英才变得更加英才,去推动政府的这种前进?我们来关注这个90后,他们来了。
南京考生 缪佳云:“国考”真的是打酱油去的,省考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缪佳云,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行政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作为首批90后的本科毕业生,她和她的同龄人步入了职场,放弃保研赶上了就业市场的暖市,有些淡然的她还是决定先参加公务员考试,实在不行再去找工作。
缪佳云:年后过来时候工作也暂时停下来,一心一意准备省考,如果说这一次还没考上,我可能就放弃考公务员机会,一心一意找工作。
对这一代人而言,国家公务员考试显然已经成为未来选择之中自然而然的事情。
广西民族大学考生:我之前还报了一个公务员辅导机构的精品班,这个精品班的价格是1580元,还想陆陆续续以后报一些冲击班、深化班这样的,估计要花到四千到五千块钱。
时至今日,众多的毕业生毕业前参加考研班、托福班之外,还会参加一个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公务员考试热起来的趋势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1994年新闻
画面解说:进行公开考试表明公务员录用制度已正式进入实践、推行阶段,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带头进行考试录用公务员,将促进公务员录用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
一万多人,实际录取462人,1994年国家纪委等29个部门进行首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消息传来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人还不敢相信,但是之后,这个考试却一年比一年热。
2010年12月6日新闻
画面主持人: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昨天开考,全国有100多万人在46个城市同时走进考场,竞聘1.6万个国家公务员职位。
根据统计,2011年度中央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29.1%来自农民家庭,15.9%来自工人家庭,共有92%以上的人员来自基层普通家庭。倡导公平、公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路高涨,从1994年的一万多人,2009年突破百万,2010年超过140多万人,但随着热度的上升,另一种声音也开始逐渐显现,“国考”热是否预示着青年人求稳心态的放大,而2012年面对着降温的可能,90后的新生代将给同样是90后的“国考”带来怎样的变化,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