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 |
视频截图 |
![]() |
视频截图 |
![]() |
视频截图 |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
老年人的护养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救灾救助的参与,被看作“社会工程师”的专业社工为何会极度匮乏?
吴扬:还有些可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发展空间,所以选择离开的。
解决户口,公务员待遇,一系列利好能否缓解社工队伍的人才流失?构建一个有困难找社工的社会,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1+1):今天我们的节目要关注一个熟悉的陌生概念。什么叫社工?一听起来,您可能觉得会很熟悉,因为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社工的形象,比如在医院当中帮助人度过心理困境的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社工,社工在国外还被称为“社会工程师”,但是如果真较起真来,到底什么叫社工?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社工是志愿者?是街道大妈?是义工?听起来似乎又有点陌生了。那么社工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首先从一条新闻来看起。
声音来源:《央广新闻》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部委最新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昨天,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这份7000字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社工数量在20万左右,这意味着在社工数量方面距离“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我国还缺口180万左右。实际上对于社工的急需早已经不是新闻。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注册社工人数为1554人,而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上海社工总数将达到7.2万名。在广州目前的社工数量是2000人左右,而按照到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按照“一街道一中心”的计划,这意味着明年广州将需要8000至10000名社工。被公认为社会工作发展最早的上海、公益力量发展位居领先地位的广州都面临着社工缺乏的困境,甚至广州的一些公益组织发出了有钱都找不到人的感慨。社工紧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赵蓬奇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据我现在了解从2008年我们国家开考社会工作师以来,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加在一起,现在大约是五万四千名左右,这样一个数量应该说距离中央提出的要推进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么一个目标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正是在社工紧缺的背景下,各地关于推动社工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在北京,今年的社工招考就放宽了招考条件,并且规定连续工作满两年,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获得北京户口。最终1000个职位吸引来了3.6万的报考者,36:1的比例,热度竟然大大超过了之前的北京市公务员招考13:1的考录比,最终993名新的社会工作者走上岗位。
赵蓬奇: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招收了不少的社工毕业的大学生,到社区、到社会工作机构去,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缺口还比较大,还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
就在昨天1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之中,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即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社工服务的社会领域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着社会需求的强烈。但关于社工在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之外,人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新闻的热度。
字幕提示:
我省将聘2万名大学生“社工”招人不难留人难。
社区工作:活重薪低,留不住人。
张羽:明白社工是干什么的了吗?社工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就呼吁着社会管理的改革。社工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这个概念也从国外引进来的,我们再从概念上明确一下,社工是指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人达到自己能够救助自己的目的。社工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等。确实,社工就是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我们也听听专家的解读。
杨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工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社会工作者,而且它最早是出自于慈善,出于帮助弱势群体。社工要能够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然后去帮助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比如说农民工他们遇到的,在城里头受人歧视,工资很低,没有保障,农民工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失能失智的老人用什么方式能够帮助到他们。需要非常大的队伍来做社工,我认为最需要的是社区社工,也就是在街道、居委会、还有村委会,包括农村社工,因为现在人不是单位化,他已经社区化了,他有很多问题在社区层面如果能解决好,社会矛盾会减少很多。社工是要有一定政府赋予的公权力的,不能把社工当秘书,不能把社工当志愿者,不能把社工当成居委会的一些助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然后就都坐板凳。
张羽:现代社会的运转,政府不可能包揽一切,因为第一成本太高,第二政府没有这样的专业性,第三效率太低,所以必须需要大量非官方组织和中介组织,和大量为这些组织和政府提供服务的社工人员。我们刚才讲到社工首先是来自于他的专业性,比如说在国外,在成熟社会,在学校里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需要矫正。这时候我们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让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国外是由社工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社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专业的规范行为。那么在中国社工显然现在还处在一个起步的初级阶段,我们来看看有关专家的分析和评论。曹林,《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说,“我对社工充满了敬意。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并不是像我们这样说这说那高谈阔论的人,而是需要专业化的行动。他们的努力虽然并不宏大,并没有解决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却帮到了具体的人,解决了具体的问题,并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潜移默化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其实作为社会一员,社会分工的一个角色,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做实事的社会工作者。”
一方面我们看到是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一个急需,巨大的缺口和热情,但另外一方面,在现实中又有着困境。刚才我们短片中已经涉及到了,有很多已经上岗的社工转岗、流失,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也有人进行了评论。《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张天蔚说,“开设社工专业硕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些措施固然很好,但当前社工需要”低限“的支持。比如足以维持体面生活的收入、得到所服务社区的理解和接纳,根据社区需要自主工作的环境等等。”
一方面是社会对社工的急需,而另一方面社工发展又面临着现实困境。怎么办呢?继续看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