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华社连发六评论 直击高房价]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6日 06: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进入[中国新闻]>>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开篇,连续6天刊发聚焦房价的评论,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系列评论发出后,引起广泛关注。

    3月28号,题为《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的评论是此次系列评论的开篇之作。评论指出:不断飙升的房价使房地产市场日益远离百姓。200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16.1%,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4.2%,远高于GDP8.7%的增幅。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比超过22%。这种“虹吸效应”必然破坏经济平衡发展,伤害经济健康发展。

    而评论指出:房地产市场急剧膨胀,与地方政府的卖地热情互相拉动。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

    文章提到:“是泡沫,总会破。是听任泡沫放大,还是及时控制风险,考验调控者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强调:住房可以是赚钱的商品,但更是基础的民生产品。满足人民基本居住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3月29号,新华时评再次刊发评论《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文章中提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色彩愈来愈浓:先有“温州炒房团”,后有“山西炒房团”“内蒙古炒房团”,“先富起来”的地方、“先富起来”的人们南征北战攻城略地……这让大量百姓自住性购房的希望化为泡影。”

    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要鲜明的态度,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

    目前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再沉溺于地产投机所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当中。

    而在第三篇时评《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一文中,则直言腐败推高房价。

    评论指出:一个房地产项目,从最初批准立项到最终开盘销售,涉及的部门少则一二十个,多则百十来个。而仅从目前查办的案件来看,腐败几乎渗透到了从立项、贷款、工程招标、用途变更、容积率调整、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从掌权者直接受贿后为开发商提供便利转为较隐蔽的“权房交易”,低价购房、转卖套利,继而更隐蔽地以权力为“干股”,幕后参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商与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制裁,可谓煞费苦心。

    文章指出:“腐败成本”必将推高房价,转嫁给消费者,甚至“绑架”地方公权力,导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弱化,房价如脱缰野马。腐败不除,房价难抑,房地产市场更不可能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在明确指出“土地财政”、“腐败成本”、“投机现象”等楼市调控中三大顽疾之后,新华社的系列时评并没有结束,而是在制度和解决方法层面开始了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3月31日名为《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的第四篇新华时评,将矛头直指目前的土地出让制度。文章提到:中国土地的特殊属性,使得地方政府作为卖方居于高度垄断的强势地位,土地买卖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而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而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一文中则再次强调:把出让土地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而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

    在最后一篇题为《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的评论中,则对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明确建言:房地产调控应该迅速找到有效抓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行政调控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符合市场规律、可灵活运用的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刘一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