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进入今天的泉灵看两会,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就这一话题,今天我们前方主持人张泉灵在人民大会堂前方的演播室就请到了两位嘉宾,中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毛光烈,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嘉宾陈锡文。
陈锡文
毛光烈
泉灵看两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1950年7月生于上海,1978年恢复高考后,从黑龙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就读,此后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农业领域,他对于中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研究和观点,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今年1月31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陈锡文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起草的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如何让农民工在城市的各项生活当中得到保障,那接下来我们进入泉灵看两会的演播室现场,我们去听见一听嘉宾的解读。
泉灵:泉灵看两会欢迎来到人民大会堂二楼的演播室,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到了一句话,说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分子。但是这句话具体落实起来,就会牵扯到很多细节的方面,比如说他们的就业,他们子女的上学问题,他们该住在哪里?针对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请到了两位嘉宾,陈锡文委员是新世纪以来7个和农业有关的一号文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毛光烈代表他其实另一个身份是宁波市的市长,而宁波市在浙江来说也应该是容纳了农民工非常多这样一个城市,所以我想首先问一下两位,我想可能现在正好是年关过了之后,大家讨论的最多的问题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而当中最突出的,今年大家最关心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很多就业的期望跟实际的需要不一样,碰到的这样情况该怎么办?
陈锡文:我想新生态农民工这个概念,首先是对这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在调查中提出来的,实际上改革开放32年,农民工的概念出现的很早,但是仔细一观察,我们现在农民工的主体,更年轻的这些人,跟他们父母一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我记得有的人形容,就是说现在拖着拉杆箱进城的农民工和当年扛着东西进城的农民工,各个方面有很大不同。那么这部分人呢,首先受过比较好的,跟他们父辈相比,受的教育比较好,有比较远大的志向,有更多希望转入城市成为市民的愿望。当然也有一些和他们父辈不足的地方,能不能吃苦耐劳的?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怎么样跟新生代的农民工特点,他们有比较好的文化基础,有比较远大的志向,又要结合他们那些还没有真正融入过生活,没有享受过艰苦这样一些不足,来给他们加强培训,来给他们引导,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艰难性,逐步逐步地随着经济的恢复,我想可以为他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泉灵:您恰巧也回答了我们央视网和新浪网网友,问的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这次出现在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当中,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陈锡文:我想其实社会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一方面农民工的数量,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另外一方面内在结构在不断变化。有关的专家估计,我们现在一亿四千多万已经到外地去就业的农民工大约超过一亿人,是指这个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应该说是30岁以下,20多岁,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这些人,我刚才讲了这群人的特点,但是更重要的一个特点,就这群人进了城市以后,由于以前没有种过地,对农业、对农村可能没有那么深的情节,所以他更愿意留在城里,成为市民。
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就整个社会以及政府的政策就要研究,怎么为他们实现这种愿望,这种愿望要努力给他实现,另外一方面要有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有体制政策方面的转变,逐步逐步去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
泉灵:那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这些农民工应该住到哪里去?我知道现在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他们原来租住在市中心的位置,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他们住的位置越来越靠近城市的边缘,因为不断的在拆迁,适合他们的房子在越来越少,一个永远在不断往城市的外围居住的农民工,大概永远不会真正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比如在宁波这个事情是怎么办?
毛光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有个理解,什么叫做城市化?我们发展的城市化是一个混合型的,组团型的城市。即使许多城区的农村已经变成城市,它的区别在于公共服务,比如说非常便捷的交通系统,就15分钟,20分钟能够纳入城市,并且已经为公共交通所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农民工住到哪里的问题?也应该跟他的生活支付能力,政府的保证能力相适应,所以我们现在大概是两种,一种就是在城区里边的,边缘地区这些农村,在交通非常方便的农村提供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住所问题。因为这里相对房租比较便宜,而且能够满足他的要求,另外一种呢,我们现在已经对优秀的农民工实行了积分落户的制度。就是说,他表现非常好,评上县市区以上的劳动模范,这样的对象就允许他把所有户口迁到我们的省区来,成为本地的居民,城市居民一样,对他们实行一样的住房保障和其他保障。
泉灵:也就是说,比如说政府在考虑一些公交的线路安排的话,也会专门去考虑到农民工的聚居地。
毛光烈:应该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是同样考虑,只要需要我们都给提供服务。
陈锡文:我想提出来符合条件的,或者是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或者是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里边为市民,这个首先我想一定是有个过程。实际上我们现在如果认真找一下能看到,还是有一些,尽管是凤毛麟角,但是已在城市融入的比较成功的农民工,或农业户口已经转进来了也有,就我知道,我们国家如果按省市自治区来计算,实际上至今已经有13个城市自治区宣传取消城乡户口的区别,在一个省区范围内就实行一种户口,这个应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想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都明白,其实农民转为市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户籍改变,改了之后如果没有住房,没有就业,没有纳入社保,你的子女没有办法接受义务教育,那等于这个户籍本是没有用,所以在改户籍的时候最重要是像刚才市长讲到的,要考虑到农民工在城里边的实实在在利益问题,有没有住房?有没有工作?就刚才讲到这些。
那么一个人进来,如果说是谁想来就来,这个财政上,这个城市是没有办法来承担的,所以它一定是跟经济发展,财力增长跟农民逐步转入城市,这个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里讲的一个条件,什么条件?我结合国际上看到,很多别的地方去考察,别的国家的城镇化计划,一般都有一个前提条件,你要为我这个城市首先在这儿工作多少年,说你要得到这份权利你要为这儿尽义务,你在这儿工作了多少年?第二是不是有稳定的就业?第三是不是有稳定的住所?有了这些条件,平时你是不是一直在购买社保,或者是为社保付费,这些条件做到了一定期限之后。那么像刚才毛市长讲的,可能还有一些特别的条件就可以转入,转入之后这个人就享受了和当地居民同样的待遇,比如说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廉租房能不能居住等等这些,以及就业的机会,提供的培训,有社保,以及你的子女是不是可以和当地居民一样,免费的享受当地的义务教育,权利都要相同,反过来头也要强调,义务也要跟当地居民一样尽义务,所以我想这个过程已经启动,但是它是个渐进的过程,最关键是要发展各自的经济,壮大各地的财力,同时提高农民的素质,来逐步逐步实现城镇化。
泉灵:非常感谢两位今天接受我们采访。谢谢!
相关新闻: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