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追忆政委:这双臂膀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4日 18: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专题:致敬!中国维和英雄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生,云南蒙自人,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师职参谋长,武警大校警衔。新华社发

    新华网太子港1月23日电  特稿:这双臂膀的力量——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追忆政委李钦

    新华社记者党琦 王沛

    海地强烈地震发生已超过10天。23日,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队员们平静而忙碌,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能感到他们努力克制着的巨大悲痛。

    “政委经常跟我们说:‘我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把你们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带回去。’但是现在他竟然先我们而去,这实在难以接受。”一提起防暴队政委李钦,防暴队值勤官鲍梦琼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16日,队友在地震废墟中找到李钦的遗体,他生前最后的动作令在场者无不动容:他张开双臂紧紧护卫着身下的一名同事,而坍塌的楼板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

    李钦,这位多次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中国公安战线老兵,在他生命的第47个年头,用这样的方式最后一次诠释了他对人生和使命的理解。

    绝境中,这双臂膀是一种保护

    “12日出事那一天,我就在联海团(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楼下停车场,坐在前卫车里,等政委下楼。突然,车上下抖起来,抖得相当厉害,”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副队长杨天宇如此描述地震时的情景。

    “我赶紧下车,抬头一看,眼前的联海团总部大楼正在左右摇晃。然后,地面被狠狠震了一下,大楼‘轰’地一下整体坍塌了,”杨天宇说。

    “当时我听到‘轰’的很大一声响,有点像爆炸,是联海团总部大楼房子倒了。然后白烟冒出来,什么都看不清楚,到处是灰尘,白色的石灰粉,”防暴队三分队九小队副小队长王业华说。

    “我先用对讲机大声呼叫:‘队员都安全吗?!都安全吗?!’外面的队员们集合到一起,全都在,但是楼里的人被埋在废墟内,”杨天宇神色焦虑,仿佛又回到那一天。

    “我们拼命往废墟上跑。杨天宇副队长带我们几个人爬上废墟,那时候还有余震。但我们心里急得很,只想着赶快救人。我们先跑到楼房大门原来的位置,但大门被石块堵住了,”王业华说。

    “一站到废墟上,我心都凉了。我看到5楼、4楼、3楼全都挤扁在一起,一点空间都没有。我大叫:‘政委!’‘政委!’我朝队员喊:‘赶快拿手电!’我用手电照,拿石头敲,可是我只听见里面有动静,知道脚底下还有人活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杨天宇说。

    这场里氏7.3级的地震袭来时,包括李钦在内的8名中方人员正在联海团总部大楼4楼,与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进行会谈。

    “有时候一静下来,脑海里全都是那些场景。那天在废墟,我知道政委他们就在我脚底下。但是,那些石头根本搬不动。我抡起大锤,拼命砸,但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防暴队二分队五小队副小队长邓学海说。

    “我坐在那堆水泥上,眼泪都流干了。我想我怎么这么没用。地震来的时候,这房子就能这么脆弱,‘轰’一下全倒了;可我们敲的时候,却怎么敲也敲不动,”邓学海嘴角开始颤抖,一大滴眼泪顺着脸庞快速滑下。

    自12日下午地震发生,到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从北京抵达废墟现场,再到16日8具中方人员遗体被发现,心急如焚的防暴队员们不眠不休,一直用锹铲、用手在废墟上苦苦挖掘,坚信政委和其他战友一定还活着……

    16日上午,防暴队营地对讲机发出声响。

    “10时47分,发现2具贴在一起的遗体,上面1具像是政委,”防暴队员张宏文从救援现场通过对讲机向营地大声汇报,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听到这句话,营地哭声一片。

    “一根大梁重重压在政委左腰、左臀和左大腿上。救援人员用吊车和钢绳把大梁向上吊起,看到政委怀中抱着一个人,一看就是在保护他。政委当时的姿势,我怎么也忘不了,”张宏文回忆说。

    李钦用身体护卫的是现年60岁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他是8名遇难中国维和警察中最年长的一位。

    “我们政委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什么都想着别人。每位队员家里有什么亲戚,家里有什么事情,他全都清清楚楚,对每一位队员都关怀备至,” 防暴队后勤分队A小队汽修兼驾驶员王铋说。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