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消息(新闻20分):航运业被称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去年我们的记者曾报道了我国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青岛港受金融危机影响,营运惨淡的情况。半年多过去了,我们的记者再次来到青岛港,看到港口重新恢复了繁忙的景象。
按照常规,12月份是航运业的淡季,但在青岛港记者看到,前来卸货和等待装箱的船只已经在港口排起了长队。
更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是,截止到2009年12月28日,青岛港吞吐量超越3.15亿吨,同比增长5%,在历史最困难的一年提前3天实现了全年的任务目标。眼前的场景和统计的数据,让记者很难与半年前在这里看到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这是记者去年六月在青岛港拍摄到得一组画面。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和航运都遭遇到巨大冲击。运量大幅萎缩,运价更是跌至历史低谷。那么,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集装箱运输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常德传告诉记者,国家宣布4万亿投资之后,随着工厂开工率的增加,房地产等行业的抬头,建材、水泥等物资运输需求增加。大量的项目开工,也直接带动了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运输,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中转码头,青岛港2009年铁矿石吞吐量增长7%,原油吞吐量增长8%,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2%。
受益的不仅仅是青岛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由此开通了天津——上海、天津——广州的内贸精品航线,进行“点对点”内贸运输,成为集装箱运输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吞吐量的逆势走高。
2009年8月以后,我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一直处于正增长态势。1-8月,中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5亿吨,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长11.4%,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3.1%,内贸增速远远高于外贸,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明显。也正是在中国因素的带动下,有着世界贸易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指数更是大幅度上涨,数据显示,从2009年10月1日至11月11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已大涨68%。
责编:刘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