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图片说明:29日,一名行人戴面具在北京的雾霾天气中出行。 李昊 摄
网上流传的北京“大雾美图”。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云中的城市”,当西方媒体如此形容刚敞亮了几天的北京又变“雾都”时,一场“中国该怎么办”的讨论正变得越来越急促。
空气立法、减少用煤、提高燃油质量等办法被人们一股脑儿投进“解决之道”的篮子,等待被决策者挑出。美国《财富》杂志说,对中国而言,肆虐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危险雾霾显然不仅是几记警钟,更像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
很多人则相信中国不可能再低估污染的严重性,改变在预料之中。然而当西方分析家联想到“中国还有上亿人渴望拥有第一辆汽车、第一部空调甚至第一台冰箱”时,他们又不得不调慢预期中国治污的速度,认为根治大雾或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漫长跨度。
昨天,多家国际媒体把目光投向28日刚上任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认为他任内首个“天降大任”般的考验便是治雾。他的压力显然来自于人们这样的期待:北京赢回蓝天的速度至少应快过伦敦上一个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