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穷山村成“桃花源” 史明星为民谋利传美名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8日 15: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长城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长城网唐山9月8日电(张光明 张明月)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情义之声在天地间回旋,忘不了,忘不了......

史书记走后,人们将悲痛化作力量,将泪水写成文字,扪心自问:一个人的心究竟有多大,能装得下多少人、多少事情?一个人的爱能有多广,有多少应该分给他人,又有多少应该留给自己?一个农村干部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收获一世美名?

有人说:史明星走了,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很多……村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史明星的脚印;村里的每一点变化,都有史明星的故事;村里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史明星的名字。也有人说:他带着对家乡父老的无比眷恋,带着对青山绿水的无比热爱,走了,长眠在他洒满毕生心血和汗水的山岗,守望着花开花落。史明星带领村民致富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时间会推移,岁月会褪色,但那惊动天地的干劲却越发清晰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村民说:如果没有史书记,石梯子沟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好书记!

石梯子沟村位于迁安市北部,四面环山、碧水环绕,曾经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纯山区村。全村289户,1126口人,林地570亩,山场4000亩。改革开放前,这里是一个“地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穷山沟。多少年来,乡亲们一直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鸡窝”的困难生活。带领他们奋斗几十年,把穷山沟变成“桃花源”,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1980年,石梯子沟村打响了向大山要效益之战。当年,村集体筹资兴建了采石场,迈出了改写贫穷历史的第一步。石灰石的开采又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目前全村运输专业户达到200多户,仅运输业一项年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在全国集体企业轰轰烈烈改制的形势下,史明星没有跟风,依然坚持走集体所有制之路,保证资源永远是全村人的。后来,在很多地方都把本村的资源卖给个人开发的时候,史明星却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走集体开采之路。采石场的兴建让石梯子沟村人掘到了第一桶金。然而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乡亲们绝不能坐吃山空,得找条长期致富的路。史明星又瞅准了村南的荒山。1984年10月1日,“围山转”造林工程拉开序幕。晨曦初露,史明星第一个走出家门,在荒山上刨下了第一镐。从此,他与荒山“摽”上了:家中一把大火,几乎把房子烧落了架,他没有下山;老母骨折住院,他没有下山……久而久之,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从此,他每天都在衣兜里装满花生米,每当胃疼,就悄悄地抓出一把塞进嘴里……75天,史明星吃了20多公斤花生米。最后,他被群众抬下山,经检查,胃已严重穿孔……史明星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大搞“围山转”工程,在座座荒山秃岭上栽出了全国闻名的“千亩围山转生态经济林”。6万株干鲜果树还形成了“千亩围山转果园”。

1982年倡导成立农机股份合作社,把迁安农机学校老师请到村,一次就为本村培训驾驶员42名,由此带动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1984年,带领干部群众实施“围山转”工程,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千亩围山转生态经济林”,实现了“远山高山松柏戴帽、低山浅山果树缠腰”的目标;1996年以来,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花果观赏区、百花庄园、颐寿宫、颐寿湖4个景区13个景点,成功举办“观花节”14届,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累计为农民增收420多万元,成为迁安市第一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02年,积极响应退耕还林号召,建成了1000亩水土保持经济林、3500亩荒山绿化的“绿色银行”。他实干加巧干,最早利用测绘技术搞山场开发,最早运用滴灌技术,率先创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以果带林”模式和特色开发荒山经验。经过艰苦奋斗,石梯子沟村昔日“地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穷山沟,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7150万元、集体积累达1000多万元,村民个人储蓄存款逾4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上任时的41元提高到12812元。

石梯子沟村变了。村民们享受到了村里厚实“家底”带来的实惠:1986年,村里用上了自来水;农业税未免时,全部由村集体统一代缴;中小学生“三费”没免时,也由村集体全包;村里出资为村民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有60元到100元的养老补助;2005年,村民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费用同样是村里承担……到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12元,固定资产达到663.9万元,集体积累达到1000多万元。

史明星常说:“有损集体利益的事一件也不能办,占集体便宜一会儿也不行。”多年来,他外出给村里办事从未领取过出差补助,上级批复的奖金他没有领过一次,至今还有12797元各类奖金存在村集体账上。正是因为这份正义感,让老百姓服,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赞誉。

史明星走了,但他把他的精神留给了人们。瞬间,迁安市掀起了向史明星学习的热潮,“我们要把史明星同志的精神发扬下去,让更多党员成为史明星那样的楷模,让更多的山村成为像石梯子沟那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史明星生前领导、大崔庄镇党委书记唐延海曾说。召开座谈会,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开展“学明星、树形象、争当服务先锋”和“学明星、铸师魂、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等主题活动,在杨善洲、史明星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迁安全市上下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学习对标活动。

2011年5月12日,唐山市委做出《关于在全市共产党员中开展向史明星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中说,史明星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精神风貌,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榜样。随后,一场“学习史明星,争当时代先锋”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唐山市上下展开。

史明星,永不陨落的明星,他的精神在人间散发着熠熠生辉,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下去,让这种精神更好的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

责任编辑:袁涛

热词:

  • 唐山
  • 迁安
  • 史明星
  • 一心为民
  • 中国好人
  • 搜索更多唐山 迁安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