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新社秭归6月16日电 题:屈乡乐平里 端午祭诗魂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又是一年端午时,秭归乐平里,山色空濛,宁静安详,青青田埂,农民稼穑耕耘。
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诞生地,这个仅有200户村民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民风淳朴,时至今日,当地人满怀对屈原的崇敬,依然保持着最原始、最传统的祭祀方式。
16日,乐平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屈原祭祀活动。
与往年一样,祭祀活动在屈原庙举行。屈原庙坐落在乐平里北沿的降钟山麓,既是当地祭祀屈原的固定场所,也是村民谈诗论道的地方。这是峡江地区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建筑,青瓦粉墙,外有飞檐,四角高翘。庙堂内装饰着艾草、修竹和兰草,屈原塑像神色凝重,举步欲行,塑像前安放着屈原的灵位。
当日一早,屈原庙外热闹非凡。当地屈氏后裔代表和十里八乡的村民100多人聚集在屈原庙外,等待入庙朝觐。
10时30分,庙门打开,5名屈氏后裔身着素服,手端祭品,随当地“三闾骚坛”诗社副社长向富昌进入庙内祭祀,其余的屈氏后裔和当地村民紧随其后。
主持祭祀仪式的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徐正端。83岁高龄的徐正端老人义务看守屈原庙20余载,曾是“骚坛”诗社社长。
入庙后,祭祀人员依次向屈原进献祭品,并行鞠躬叩拜大礼,主祭官恭读祭文。
大礼行毕,当地老人开始高唱招魂曲。“归来哟——归来哟——”,仓凉的招魂曲用秭归方言唱和,唱腔悠扬婉转,每句末都有一个长长的尾音,呼唤着一个游子的灵魂回归。
随后,主祭官焚烧祭文,屈氏后裔和当地村民在屈原塑像下焚香祭拜,乡亲们依次向屈原雕像行礼,屈原庙内香雾袅绕。
黄祥年是屈氏后裔,也是当地屈原文艺表演队的成员。在祭祀现场,作为唯一的女性,57岁的黄祥年身着白底蓝花旗袍,领唱招魂曲,令人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她每年都会参加祭祀活动,从懵懂少女到白发老妪,屈原精神一直感染着她,屈原诗文一直熏陶着她,参加祭祀活动,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屈原祭祀是乐平里一项重要而独特的活动,每年端午、中秋、除夕,当地村民都自发前往屈原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经年不衰。不仅如此,当地民间文化氛围浓郁,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吟诵“楚辞”古体诗的习惯,山民以诗为伴,民间组建诗社,每逢端午节自发集会赋诗作文,并一直延续至今。
乐平里历来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地方,尤其是台湾民众曾多次组团到诗祖故里拜谒。同时,乐平里也被称为中国诗歌的“原乡”,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诗人前往朝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