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一时期,每天下午、晚上,赶赴城北荣城花园内露天剧场观看庐剧传统节目汇演,成了我市众多庐剧迷的首选娱乐项目——6月8日以来,随着蜚声皖中的巢湖市王小五庐剧团来此演出,给本地区居民精神生活增添了新乐趣。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我省主要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大片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庐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本市,庐剧有着众多拥趸。居住在庐阳区林店街道荣城花园内的近2万名群众,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合肥原居民,对庐剧更是无比酷爱。前不久,王从礼等4位老人应众邻居请求,一同来到街道文化站,表达了想邀请庐剧团来地区“唱大戏”的愿望,当即受到街道支持,为他们提供了演出场地、用电安全检查等多项服务。王小五庐剧团来肥后,在10天演出期中,将以每天两场的速度,陆续上演《秦雪梅观画》、《半把剪刀》、《二度梅》、《荞麦记》、《珍珠塔》等庐剧传统剧目。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三个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作为东路庐剧传承人的王小五庐剧团的演员们,多出身庐剧世家,并经过系统培训,有着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在合肥刚一亮相,便迅速赢得省城庐剧迷赞誉。观众连日增多,6月10日是星期天,尽管天气大热,端着板凳前来看戏的观众仍络绎不绝。为了保障演出安全进行,戏迷们组成了保安队,自觉维护戏场秩序,为观众义务送茶祛暑。信息时代,资讯快捷,铜陵、马鞍山、芜湖、六安等地的庐剧迷闻听演戏,也乘车来肥观戏过瘾。年轻戏迷更是身手敏捷,竟将现场演出拍下,制成视频上网,让更多的戏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