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多创造开放式的交流机会,才能帮助视障人士融入社会。
雷雨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通讯员/蒙丽 刘德欣 李逍)“华农好大呀”、“我想上大学”。前日,华南农业大学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小客人”22名来自广州市盲人学校的初中生,他们在由华农17名学生预备党员为主体组成的“以爱之名”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畅游华农。通过这群“大哥哥”、“大姐姐”的讲解以及对环境四周声音的感知,盲校初中生在心中勾画出对华农、对大学的美好画面。
“也许在刚开始接触时,陌生的环境会使他们紧张,需要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创造共同话题,熟悉之后,他们一点都不难相处,跟我们是没有区别的。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最希望的是平等看待的目光。”志愿者小陈兴奋地表示,盲童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好,通过对环境的车声、蝉鸣声、甚至人说话的声音,能够拼凑出画面。“正如他们虽然不知道我们的样子,却能记住我们的声音。”
对于视障人士,社会常常投以同情的眼光将其划定为弱势群体。事实上,他们同样对生活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他们更愿意接受自己的缺陷并自力更生。带队的吴老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不懂的就教,简单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完成,我们不是替他做而是教他做。捐钱捐物只是一次性的物质帮助,多创造这种开放式交流,才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