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潘若濛)昨日,来深参加深圳特区报举办的“名家讲坛”的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走进南方科技大学,与40多名学生进行座谈,分享自己对“如何成才”的思考。
名校名师并非最终决定因素
刘道玉首先假设成才是名师名校培养的结果,“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和老师培养的学生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成才?还有许多连大学门都没进过的人能成才呢?”刘道玉引出一系列问题:大学生成才究竟决定于什么?是决定于名校名师?还是决定于专业?还是学历高低?
“名校名师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但不是决定因素。学术大师陈寅恪,他留学东洋西洋16年,到过柏林大学、哈佛大学,却没有拿一个学位,但他是真正的学术大师;再比如学术大师钱穆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张舜徽,前者没有读过大学,在江苏高中毕业;后者更是一天学堂都没进过,他们成才都是靠自己。”
志趣决定志向
成才决定于自己的什么呢?刘道玉对比国内外一系列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出:志趣决定志向,志向推动执着的力量,力量支持你刻苦博学。他称其为“成才路线图”。“在同等的条件下学习,有的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实现了心中成才的路线图,没有成功的,或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路线图,或是没有实践自己的路线图。”
刘道玉认为拥有了志趣、志向、执着、博学、方法,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他认为方法非常重要,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自学。
学生自学让老师进入更高层次的“导”
谈到自学,刘道玉介绍,过去武汉大学有一位数学系教授非常提倡自学,他不准助教或讲师为同学讲课,而是让老师引导学生自学,后来他办了一个自学班,只有学习的科目、教材,没人讲课,这个班只招了20个人,后来这20人无一例外都是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刘道玉指出,大学自学之所以不能推广,阻力来自学生自己,也来自老师。老师的心态是,学生都自学了,老师干什么?“其实学生自学,使我们老师进入到更高层级的‘教’,更高层次的‘导’。”刘道玉说,上世纪80年代在武大,他尝试允许学生不上课。经济学系有个教授与他志同道合,学生可不上他的课,但不可迟到;可看别的书,但不能讲话;可以睡觉但不能打鼾。每年选他课的学生都达到7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