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亚洲结直肠癌继续教育中心项目全国峰会在京举行。活动上,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介绍,既往认为,晚期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几乎等同于死亡判决,绝大多数(85%)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其中位生存期不到一年。然而经过医学专家们的努力探索与临床试验,目前已有众多实践证明,通过Kras检测等方法确定患者基因类型,为每位患者找到更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化疗联用分子靶向药物,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使相当比例的不可切除患者变为可切除,从而获得治愈的可能。
如今,在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实施Kras基因检测已成为了我国卫生部下发的诊疗手册中明确列出的指导内容。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结直肠癌治疗领域,距离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操作又更近了一步。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且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病率增速已经远超西方国家。同时,不同于欧美地区,我国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更早(40-60岁),且青年患者比欧美多见。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很难发现,中晚期患者较多,对于患者的健康损害巨大。因此,肿瘤科、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以及个体化治疗的规范操作,对患者而言意义颇大。晨报记者 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