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章贡区建国路社区居民晏腾飞看来,能让老婆、孩子住进能遮风挡雨的新房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年57岁的晏腾飞,一家三口原本住在建国路19号一间36平方米的木板房里。年初,郁孤台周边地块实施棚户区(危旧房)综合改造,晏腾飞一家安置在位于章贡区沙石镇吉埠村的“阳光 吉泰新城”廉租房小区,终于住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房。
4月22日,当记者来到廉租房小区6栋3单元7楼时,晏腾飞家的门早已敞开,他和妻子聂阿姨一人整理着沙发坐垫,一人仔细擦拭着冰箱。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有50平方米,采光很好,顶楼挑高的设计让空间向上延伸了不少。
“早就想从棚户区搬出来了!”晏腾飞停下手中的活儿介绍起来,“原来住的老房子是上世纪60年代初建的,墙是用木板搭起来的,没有厕所,几十年来做饭都是靠捡柴、烧煤。”
“一下大雨,还要摆满大大小小的脸盆、桶接水,做饭都要撑伞、戴斗笠。”想起以前的生活,一旁的聂阿姨苦笑着说。她告诉记者,签完搬迁协议的第二天,一家人便兴冲冲地搬了过来,按照政策还获得了搬迁奖励6000元。“洗衣机、冰箱这些家电都是用奖励的钱买的,以前从来没用过这些电器。”
晏腾飞告诉记者,能有现在这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感觉格外地满足和幸福。2002年,从单位下岗的他,当时只拿到一万元的工龄买断金,缴纳完养老保险后已所剩无几。为谋一条出路,他和妻子卖起了快餐,一干就是9年。每天早晨5点到市场买菜,蒸饭、炒菜、骑三轮车贩卖,夫妻俩虽然辛苦,但自食其力还算充实。
然而,2009年11月28日,准备推快餐出门的聂阿姨突发中风,身体右侧瘫痪,失去了劳动能力。为给妻子治病,晏腾飞四处求医,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治疗办法,便带着妻子前往。除了陪妻子治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花了几万元治病,又没了收入,小孩还在读高中,那时候觉得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住上新房的梦也越来越不现实。”
让晏腾飞没想到的是,2011年,我市中心城区实施棚户区(危旧房)综合改造,不到一年时间,他一家人就圆了几十年的新房梦。“‘棚改’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幸福工程,让我们重新尝到了幸福的滋味!”晏腾飞竖起大拇指说。(刘寅超 记者许建平 杨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