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农村“柴火垛” 城市送暖流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7日 06: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众日报 彭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记 者 彭 辉

  通讯员 邢文浩 报道

  本报文登讯 在文登市宋村镇大杨植物燃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粉碎的小麦、玉米秸秆和木屑经过固化压缩机挤压,变成了一条条细长的高效可燃料条。

  “别小看这些可燃料条,它们释放的热量不次于普通煤炭,并且无毒、无污染,现在许多大城市的供暖、供气全靠它。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还曾出口日本和韩国,现在加工的是青岛的60吨订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农村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堆在房前屋后妨碍通行,还影响村容村貌。

  近年来,文登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引进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但有效解决秸秆乱堆乱放和焚烧污染的问题,而且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度人见人愁的秸秆如今成了抢手的“宝贝疙瘩”。

  据大杨公司负责人介绍,秸秆块所产生的热值比加工前提高30%,单位热量基本接近普通煤炭,目前主要用于工厂和小区的供暖、供气。由于燃料条燃烧后烟尘的排放浓度较低,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每吨的价格比目前煤炭价格低300多元,因此一投放市场就成为抢手货,产品主要销往青岛、上海、广东等地。

  目前,除了大杨植物燃料项目外,文登还引进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奥科瑞丰秸秆压块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国能30万兆秸秆发电项目。其中,奥科瑞丰秸秆压块项目计划引进6套生物致密成型设备,以玉米秸秆、花生壳、麦秸等为原料加工生物速燃碳,目前已有3套设备投入试生产;30万兆秸秆发电项目正在筹建中。三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20多万吨,每年可消化40万亩作物秸秆。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宋村镇
  • 农村环境
  • 宝贝疙瘩
  • 燃料
  • 大杨
  • 综合利用项目
  • 发电项目
  • 压块
  • 玉米秸秆
  • 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