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村民正在介绍“龙石”。通讯员张雷 摄
记者罗京 通讯员张雷
瓠子山,位于东西湖柏泉办事处红光大队,因为山体矮小,并没有多大名气。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山腰中发现了一块神似龙身的石头,在当地声名大振。近日,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应邀到当地考察,确认“龙石”原来是3亿5千万年前的植物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昨日,记者随红光大队书记魏胜来到瓠子山,亲眼目睹了这个村民眼中的“龙石”。“龙石”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远观与普通石头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石头底部,有一条长约1米、宽约15厘米的鳞片石条,与神话中的龙身颇为神似。
记者看到,“龙石”周围长满了蕨类植物,石头附近还有近日村民前来祭拜的烧香残迹。当地干部介绍,因为迷信“龙石”的灵气,这块石头才得以避免被附近村民拿去盖房铺路,受到义务保护,被完整保护下来了。
据了解,在红光大队村民中,还流传着关于这块“龙石”的传说:瓠子山是天庭在人间的宝库,玉帝遣石龙下凡镇守,后因在山下作坊盗油,被村民火攻,而钻到山里,将身体一部分留在了石头上。
对于“龙石”到底是什么?当地人一直有疑问。本月初,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长徐世球教授等4名地质专家,应邀到东西湖对它进行实地考察,揭开了谜底。“这是一块鳞木化石。”专家们经过目测,仪器检查,断定龙石就是距今3亿5千万年前的古植物化石。
据了解,鳞木是一种远古植物,生长在距今3亿多年的石炭纪、二叠纪地质时代,比恐龙生长的侏罗纪时代还要早。鳞木属植物,树高30米至40米,树干外表覆盖着一层呈螺旋形排列的叶痕,表皮类似鱼鳞。
专家认为,这块化石,对研究远古时期武汉地区地壳运动和生态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证据,并建议东西湖区进行保护。
昨日,记者从东西湖柏泉办事处获悉,他们将在“龙石”周围设立保护圈,并在沿线设立指示牌和说明书,以方便游客参观这一史前自然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