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时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制度措施,无不崇尚以人为本的公平公正,这充满了人性的暖色,有着阳光的味道。显然,公平公正是社会进步的准绳,是人们行为的尺度,是实践活动的公器。对人对事,惟有遵循这一原则,不厚此薄彼,才能达到有序竞争,力促社会的进步。
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史料:基辛格卸任后,很想回哈佛大学再重执教鞭。但这一良好愿望,却被哈佛大学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他提出不给学生上课,而不履行任课职责的教授,哈佛大学是不需要的。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们关系不错,但我要的是实用的好教授,而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
基辛格博士作为资深政治家、外交家,大名鼎鼎,学识也不同凡响,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来,有这样的大人物加盟,是求之不得的事,哪怕引起点名人效应也好,但哈佛大学却只看求职者的任职条件,不拘泥于资历阅历和社会背景,更不看重当年所担任过的什么高级官衔。不管你是谁,资历再老,名气再大,只要不好好给学生传授知识,就不聘你。哈佛大学建立300多年来已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7位普利策奖得主。有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的文化是“思想大于权威”,而其内涵便是公平公正胜于权贵权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谐的大前提首先是公平公正。在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的情况下,要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一条重要原则,保护弱者,维护公道。而个人的物权,在一个崇尚民主与法治的国度里更是至高无上的。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 皮特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形容个人财产的神圣:即使一个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刮进这所旧房子,雨可以落进这所破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没有房主允许,英王不能踏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擅入。
载物的不平衡,是骆驼的痛苦;对人的不公正,是社会的悲哀。公平是一杆时代的天平,是一把进步的标尺,可以衡量社会的进步,也可观察人们的素质。不公平、不公正最伤人们的心,也最损社会的根基,司法的公正更是维系大厦的支柱,因此公平公正应当得到社会和每一个人的正视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