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再见童年》:不一样的童年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4日 11: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燕赵晚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后浪

  这些年,流行怀旧。

  在个体层面上,中年左右的70后80后,借助网络,恣情的拾掇那些在物质贫乏的童年时代带来甜蜜与美好的零零碎碎,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中想象着慢板生活;在历史时代的层面上,蜂拥四起的有关民国的出版物、影视节目、言论,构建出了一股正气凛然的“民国范儿”。我们且把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看一看,那些举手投足就是“民国范儿”的人物,拥有着一个怎样的童年?

  张倩仪女士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搜集整理材料,为我们细笔勾画了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后一代人物的童年点滴。除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社戏》《故乡》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之外,我们有幸通过张女士的辛苦努力,得窥当时那些散见于各种自传材料中的童年往事。

  温故是为了知新,就如陈万雄先生在序言中所说,儿童生活绝不是“小儿科”,小的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大的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成长和教育形态,而中国在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时代漩涡的涡眼正是那些大人物的童年生活。在大历史脉络下,他们的童年谱写的“小”历史,也许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那里隐藏着塑形现代中国的基因密码,埋藏着许多我们尚未开采的宝藏。

  本书作者别辟蹊径,利用1828至1938年出生的多达150余位名人的自传,专门研究他们的童年。从中捕捉他们童年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之微,条分缕析串连组合,如实活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流传有绪、行之久远的童年生活形态。

  从这部材料丰富、妙趣横生的著作中,我们既可看到那些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大人物既单纯又不平凡的童年情景,又可看到数不胜数的小人物的人生如何构成传统中国的“乡土”特色,更可看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被日益卷进全球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瓦解和重构中国人生活形态的过程。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教育形态
  • 童年往事
  • 童年情景
  • 朝花夕拾
  • 社戏
  • 故乡
  • 小儿科
  • 民国范儿
  • 乡土
  • 生活形态
  • 搜索更多教育形态 童年往事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