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王振义陈竺在美领取圣捷尔吉奖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0日 05: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京日报数字报刊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治疗急性白血病获突破,新疗法成为世界标准

  感言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两位科学家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用于治疗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从约25%跃升至约95%。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圣捷尔吉奖奖励的是癌症研究方面的突破,这种突破是使新的癌症疗法成为可能的突破;是给千百万人带来癌症可以治愈的希望的突破,”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富兰克林 萧伯瑞在颁奖仪式上说,“两位科学家取得的正是这样的突破。”

  王振义和陈竺将分享2.5万美元奖金。王振义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研究所荣誉所长、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担任陈竺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竺现任中国卫生部部长,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欧洲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和美国医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73年,是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公益机构,其设立的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旨在奖励对癌症研究有非凡贡献的开创型科学家。

  王振义(右)和陈竺接受祝贺。 新华社

  “板凳莫怕十年冷”

  ――王振义陈竺寄语年轻科学家

  “板凳莫怕十年冷,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就。”王振义、陈竺获奖后寄语中国广大年轻科学家。

  88岁高龄、已从医60多年的王振义强调,重大科技成就多数情况下都是科学家到一定年龄、具备一定经验后才会取得,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造假。

  他说,年轻人要认清自己从事科研的动力和最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要得到人生有价值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只要在一个方向上不断努力,总会得到应有的结果和期望的成就。

  陈竺也说,年轻人做学问要有激情,但也要踏踏实实,同时要耐得住寂寞。

  他说,王振义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去年获拉斯克奖的屠呦呦教授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行有关青蒿素研究。这些成果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才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陈竺:“3年、5年在临床研究上往往只能是一个短暂阶段,对团队稳定的支持才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纽约3月6日电

责任编辑:杨华龙

热词:

  • 陈竺
  • 王振义
  • 圣捷尔吉
  • 癌症研究
  • 拉斯克奖
  • 科学家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外籍院士
  • 法国科学院
  •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