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惩治腐败分子”……政府工作报告中铿锵有力的话语,代表委员由衷的热烈掌声,让人不禁想起了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那只瓷碗。
父亲去世前,留给吉鸿昌一句话:“你现在当了官长,你正直勇敢,这我放心。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要向你说,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深受触动,亲笔写下“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请当地陶瓷厂烧制在瓷碗上,分发给全营官兵。
此后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吉鸿昌一直将瓷碗视若珍宝,一日三餐用它警醒自己。从当初的营长,到团长、旅长、军长,直至省政府主席、前敌总指挥,不论官职怎么升,吉鸿昌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毫无积蓄,而且把有限的家产变卖了抗日。
吉鸿昌随身带着的这只瓷碗,折射的是共产党员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无私襟怀和磊落品格。今天,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端着碗认真想一想,口中之粮从何而来?而困难群众的碗里,盛的又是什么?
廉洁是纯洁的底线。底线守不住,就连“饭碗”也会保不住。从近年来严肃查处的贪腐案例来看,少数干部一开始碗里盛的东西跟群众没什么两样,可随着职务的提升,私欲也跟着膨胀,最终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直至锒铛入狱才追悔莫及,恍然记起自己的“放牛娃出身”。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说得通俗一点,手里的饭碗也是人民给的。既食民之禄,当报民之恩,生活上清淡一点,工作上清苦一点,作风上亲近一点,常怀忧民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而不是仅仅盯着自己碗里的那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马克思语)。
党员,党员,“员”字前面就是“党”,党员的形象事关党的形象。老百姓总是通过身边的党员来观察党、了解党、评价党。一个党员腐败,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和家人,而是整个党。在老百姓眼里,好官首先是一个清官,贪官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官。
俗话说:“无病不怕瘦,当官莫嫌贫。”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只有让人民过得幸福,才能自己感到幸福。吉鸿昌的瓷碗上刻的是“做官即不许发财”,你的“瓷碗”上刻的又是啥呢?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