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夹在城镇化路上的农民工:"进退两难"盼"突围"(1)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1日 1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新华网济南2月28日电(记者张旭东、袁军宝)十年“用工荒”期间,农民工收入有了不少提升,但由于高房价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农民工用20岁至30岁的黄金年龄在城市漂泊、打拼后,大多数在“而立之年”仍无法在城市立足。更为残酷的是,在城市漂泊已久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很难回到不再熟悉的农村生活中去。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他们盼望能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尽快“突围”。

  打拼十载依然“无产”

  和十几年前相比,农民工工资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从甘肃农村到深圳特区,任晓强在深圳打工已经14年。1997年,任晓强刚到深圳时在一家五金厂工作,工资每月只有500元钱,后来他又做过厨师和保险推销员,现在做装潢材料销售,每月工资已有4000多元。

  任晓强感受到了东南沿海的“用工荒”。“我们刚来那会儿找个活不容易,暂住证过期了找不到活就到处乱躲。2003年以后活儿好找多了,但一线车间工资并没有涨多少,一连好几年都是2000多块钱,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他说。

  虽然总体来说工资提高了,工作也好找了,但由于物价上涨,任晓强觉得生活压力反而更大。他说:“十几年前二三元钱就能吃饱,厂里米饭还不要钱。现在十几元吃不到什么东西。现在是城里挣钱城里花,很难攒下钱给家里,甚至还不如刚到深圳那会儿。”

  收入不高只是任晓强的压力之一,他更担心今后在城市生活没有保障。“之前大多数公司都没有给我们缴过养老保险,这几年年轻能挣些钱,老了之后要是没有社会保险怎么能在物价这么高的城市生活下去,买房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说。

  王亚萍是任晓强的嫂子,1998年到深圳务工,当时工作的车间要用大量酒精,加上高温环境,一年下来她咳嗽不止,回家检查发现患了过敏性支气管炎。中药、西药吃了几年,症状有所缓解,但现在仍未痊愈。“那时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还没现在这么好,大家也没有维权意识,自己得了病只想赶紧回去治,不能让宿舍的人晚上都睡不好。”她说。

  国家人口计生委去年发布的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就业流动人口中,52%的人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要求。

  

  【1】【2】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农民工
  • 突围
  • 任晓强
  • 用工荒
  • 工伤保险条例
  • 症状
  • 参加工伤保险
  • 买房
  • 支气管炎
  • 采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