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柿子红了》
《对阵图》
《山花花》
□文/李新平
大凡有思想、有创见的画家都以写心为上,要达到这种高质量的精神构筑,就要求画家必须具有较高的天赋、才分、功力和知识。采访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玉华,研读她以童子画为主的一系列画作,使我又一次找到了确切的答案。
赏读徐玉华的童子画,首先为她那童趣天真寄妙思的逸趣所感动。徐玉华早年生活学习于济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被留在济宁从事绘画创作。济南的泉水和大明湖的荷韵,济宁水乡的村湾池塘,那些嬉戏的孩童天真烂漫的情趣,激发起了徐玉华的生活灵感和创作激情,使她及早就走上了绘画之路。从小爱画童子也使她具有了个性化的绘画形式,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徐玉华坚持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认真体验、精心观察、真切感受、深刻思考那些生活中的创作体裁,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笔墨形式、构图章法和色彩规律。她的作品,往往借助于天真无忌的乡童,或池岸垂钓,或荷间采莲,或柳荫下棋,或野地戏嬉……这些,都展现出了画家心灵中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然纯真、宁静淡远的境界。这既体现出徐玉华作品对于当下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关注,也应该成为当今美术家探索艺术新课题的有益启示。
童子画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题材,宋代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婴戏图》、《杂技孩戏图》和其后一些名家的《百子戏春图》、《村童闹学图》等,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近代丰子恺和西方的穆利罗、布朗等名家也曾以儿童题材闻名于世。徐玉华选择童子题材,把母爱与童真融汇成了一曲真善美的精神文明旋律。她说:“母爱是一个永恒的创作题裁,母子亲情、儿童生活,是我作为一个母亲最熟悉的生活内容。”
徐玉华的童子画,画面精美,人物造型准确细腻,气韵清雅和美,但其用笔、用墨、用色实则简约洒脱,是成竹在胸后的举重若轻。她遵循着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规律,以民族的艺术为本,又吸收了西画的艺术成分,同时又把对中国重彩画的学习探讨运用其中,她努力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如何融合、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绘画技法的问题,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解读徐玉华的画作,能看到她的艺术实践给我们传达出的一个信息:笔墨体现时代感,既是一种艺术的自觉,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徐玉华 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国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