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遭“保护性拆迁”仅仅一个月后,北京市就启动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准备在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等6个地点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建起新的标志性建筑,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这6处城楼、角楼标志性建筑在建国之后,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拆除。
咋一初看,不得不佩服北京市的大气做派,一出手就是每年10亿元,相当于其他省市对文物保护财政投资的总和。但读完全文,又不经然想起林徽因的那番痛陈:“你们拆去的是有着800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从中品味出隐藏在这“大气”背后的现实荒诞与历史悲怆。如果说北京市此番斥巨资恢复6大城楼真有什么意义的话,我想,那便是以“实际行动”应验林徽因当年的谶语,至于什么现实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恐怕是没有的。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跃进,北京城市的格局、气质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以致“有的旧址周边目前已经建成了铁路,距离旧址仅有几十米之遥”。此时复建城楼——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安置”几处砖木“假古董”,不仅瞅着突兀,而且破坏城市的整体建筑和谐。更何况,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大关,首都变“首堵”的今天,中心城区大造城门会否影响交通同样令人担心。要知道,当年大部分城楼就是出于交通等方面的需要而被拆毁的,难道如今北京城的交通压力反不及当初?
最重要的是,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所以,即便循旧制重建,依文物专家谢辰生的看法,恢复的也只是标志,不是文物。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北京市斥巨资重建6座“假城楼”,都不啻为一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毕竟,目前全市尚有为数众多频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破败将倾的古建筑“嗷嗷待哺”,保不成北京已经“不差钱”到可以两面兼顾?
正如“大学非大楼也,大师也”的口号浇不灭高校的土建热情,林徽因的谶语同样唤不醒政府真正的文保意识,甚至连自己的旧宅都被他人以“保护”之名强拆了。缘何?说到底还是因为重建轰轰烈烈,保护默默无闻。总之,如果这种扭曲的文保政绩观得不到不改变,边拆真文物、边建假古董的闹剧就不会落幕。不信你等着,说不定再过若干年,现在被“保护性拆迁”的梁林故居也会被“纪念性重建”。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垚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