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963年,我在读初中。是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紧接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一同跟进,一场声势浩大的“学雷锋,树新风”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
当时,一本《雷锋日记》震撼、激励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特别是其中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等佳句,一时成了神州大地的流行语、青春学生的座右铭。尤其是当想到雷锋叔叔也是咱们“湖南人”时,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自愧自勉的上进心,便会立即涌上心头。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口说无凭,空喊无益,“学雷锋”要拿出具体行动,比如,拾金不昧交警察;比如,搀扶老太过马路……但哪条马路上天天有钱检?哪有那么多老娭毑需要扶?后来,我们几个小伙伴慢慢“发现”,有一件好事是可以天天可做、处处会有的,那就是“帮助他人推板车”。
我就读的学校是邵阳市二中,学校傍边有个地方叫“三八亭”,从“三八亭”到“城南公园”间有一段交通要道,路途较长,坡度较大。当时汽车是稀罕物,人力板车是常用的运输工具,因此,这段路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满头大汗、气喘嘘嘘拖着载满货物板车而艰难爬坡的人。这不正是“学雷锋,见行动”的好去处吗?于是,我们一有时间,特别是每天晚餐后,就特意去“三八亭”那儿伺机帮人家从后面推,或者从前面拉板车。
开初一段日子,我们的这种行动,同学们支持,老师们表扬,自己也有一种春风感。但久而久之,就有人开始质疑,乃至反感了。那是为什么?质疑原因很简单,反感理由蛮充分:“‘做好事’也得分清敌、我、友嘛!谁知道那拉板车的是‘同志’、‘敌人’,还是他们的亲属?雷锋不是说‘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吗?《毛泽东选集》的第一句话不也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吗”?当时,我们才是十几岁的毛娃娃,面临这种要不要“先问身份再做事”的咄咄追问,就好比面对那“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一直没有个令人令己的满意回答。
第二年,伟大领袖又做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最高指示,还斩钉截铁地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社会上重新划定经济成分,学校里认真贯彻阶级路线,“红五类”、“狗崽子”之类的概念逐步在学校里出现,开始有人批判前辈们旧时的剥削罪行、现时的落后言论,雷锋叔叔也从“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而与廖初江、黄祖士等一道蜕变成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就这样,“先问身份再做事”的高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中找到了强力支撑,完全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光阴如箭,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喊雷锋为“叔叔”的我,已到了被人称“爷爷”的年龄,中国的社会也早已从“阶级斗争为纲”,与时俱进到“以人为本”了。“雷锋精神”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升华,“严冬”过后“春风”暖,亦注入了全新的人本理念和道德内涵。当一年一度的“雷锋叔叔”又要回来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学雷锋,做好事”了;当下之中国,道德不是在滑坡,而是在爬坡;我们还要像当年一样,给正在爬坡的道德板车再加一点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