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选官问父母,有点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19: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街谈巷议

  报载,为解决领导干部“德”的考察较模糊、空洞的问题,四川彭山县目前规定,提拔干部要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管意见,不孝敬父母者予以一票否决。彭山已有5名干部通过此项考核,其中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

  将提拔干部与孝敬父母挂钩,这事儿着实不新鲜。翻翻旧闻,可谓目不暇接:河北魏县曾规定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河北新乐则将“夫妻关系”家庭美德纳入考核,而山东沐阳索性要求官员必须“忠于配偶”……

  孝敬父母,当然应该,毕竟这是人类的基本情感。而且,做一个“孝子”是一个“好官”的道德基础,一个官员如果连最基本的人伦底线都摒弃,显然没有资格被委以重任。然而,这一切并不能证明官员升迁与其私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事实上,贪官当中就不乏“孝子”或者“好丈夫”。很多贪官对其父母及其兄妹,在吃穿住行方面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比如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就曾不无“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十足的孝子。”

  选拔官员与孝敬父母挂钩,这是权力意志对私域和公域的强行捆绑。一个官员是否孝敬父母,完全是官员私下的行为,属于私人领域。而官员的升迁与否则属于公共领域。一个官员是否升迁被提拔重用,关键在于这个官员的执政水平和清廉度。换言之,正常情况下,得到重用的应该是那些清廉而执政能力强的官员。而这种评判的大权应当掌握在民意手中,提拔与否应由民意说了算。当然,父母也是一种民意,但仅有父母的意见显然代替不了民意。

  退一步说,即便让父母的德孝意见决定子女的仕途升迁与否,也是危险的。虽然古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传统,但这种举荐的公正与否,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道德自觉,这显然不靠谱。现实生活中,有谁不愿自己的子女升官发财呢!毕竟,那些大公无私的父母终究只是极少数,或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恐怕也非要闹到撕破脸皮的地步,才会“大义灭亲”;而更多的情形,只会是“亲亲相隐”。由是,绝大多数官员是能够轻松地从爹娘手里弄到“德孝证明”的。

  说到底,解决当前官德水平不断下降的根本之道,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套对权力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有赖于制度层面的建设。

  苗蛮子

  苗蛮子

责任编辑:冯北方

热词:

  • 孝子
  • 选官
  • 好丈夫
  • 亲亲相隐
  • 提拔
  • 夫妻关系
  • 官员
  • 蛮子
  • 执政水平
  • 河北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