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过关心理 学者吁健全公平机制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8日 12: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为达到目的,过关族不择手段,然而――过得了今天,难过明天

  核心提示: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存在一种过关心理,为此不惜违反规则甚至突破法律底线:如有人为考级而抄袭作弊,有人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突击,也有人为找到好工作而简历造假……这种不择手段、只为“过关”的现象,说到底就是“过关族”在为自己见不得光的行为寻找借口,显然会给当事人及社会带来众多不良影响。

  鲤鱼跃龙门,一过万事安。

  曾几何时,“跃龙门”竟已成为一些人的常态行为:面对人生的一些关键点,只要能达到“过”的最终目的,中间环节做了什么,都可忽略不计,甚至为此不惜突破法律底线。

  这种行为,就是过关心理的典型表现,也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一种体现。

  闭门造车,吃力不讨好

  吴魁(化名)被辞退了。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杭州一家大型国企的内部培训师,一直是亲戚朋友眼中的好青年,但工作才一年多,他就被领导下了“逐客令”。

  吴魁在自己租的房内躺了两天两夜,脑海中不停浮现那天的场景:

  “乱七八糟,讲的是什么东西啊?”当时,吴魁正在为企业下属的一群管理人员讲有关“精益生产”课。讲课通知要求他到各企业调研一周,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整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而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借了几本书,闭门造车。才讲了十几分钟,底下就有人坐不住了,嘀咕不休。

  吴魁心里有些发虚,但向来自视甚高的他,不容许自己的权威受挑战:“你们听不懂,就不要在下面乱讲话。”

  “机床作业的时间要怎么安排?怎么评价供应商?这些你懂不懂?你讲课的都不懂,我们还来听什么?”底下吵成了一锅粥。

  “你趁早给我滚蛋!”这是上司对吴魁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击溃他自尊心和优越感的致命一击。

  。“我以为自己肯定能过关的。从小到大,我不知道闯过了多少关口,没想到这一跟头竟然栽得这么狠。”吴魁抬起头看了一下记者,又迅速低下头,眼神中掠过一丝羞愧。“要是先下去调查一下,就不至于产生现在这种后果了”,他踢着床前的拖鞋,顿了顿说道。

  吴魁是丽水人,出生于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懂事,成绩优异。当年,以高出一本线近30分的成绩被上海重点高校录取。刚踏进象牙塔时,他踌躇满志,每天不是在课堂就是泡在图书馆。但评奖学金时,他发现那些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作弊的人反而上了,自己却连三等奖学金都没有。

  “你傻啊,奖学金看成绩,更要看你的‘活动分’。考试嘛,临时抱抱佛脚,做做小抄,能过关就行。”寝室一位同学在陪他喝闷酒时吐露真言。

  从此,“过关”成了吴魁信奉的人生准则,也助他屡屡得逞。考试前,临时做点小动作,总能顺利过关;保研时,论文东拼西凑,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篇;求职时,在简历上杜撰了不少荣誉,还是找到了理想工作。

  “每次过关后,也会有忐忑,感到不安,但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了。”吴魁对记者说,他准备再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重新开始。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过关
  • 跃龙门
  • 精益生产
  • 奖学金
  • 法律底线
  • 重点高校
  • 小抄
  • 硕士研究生
  • 学术刊物
  • 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