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过去一周,“男女”一词,意义丰满。春节大假后第一天上班,就在大部分人脑子里萦绕着“不想不想上班”的旋律时,澳网男单决赛给大家展现了劳动之美――5小时53分钟,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两位钢铁侠换了7套衣服,他们流的汗水,估计能咸死一缸鱼。纳达尔光是发球扯裤裆的动作就消耗了1万多卡,直接扯掉两斤肉(传说瘦1千克脂肪需要消耗7700多卡)
这场纯爷们儿的战斗,赛后居然能引发“男女”问题大讨论――男女是否该同酬?
过去几十年里,女同胞们拉着横幅游行、到处喊喇叭,好不容易才让四大满贯在近几年实现男女同工同酬。两位帅哥天王的马拉松对决,却瞬间让许多女同胞“倒戈”,就连娜姐都说:“站在男选手那边看,的确是不公平,因为男子是五盘三胜,女子是三盘两胜。”如果用本届澳网奖金一细算,你马上就会惊呼“谁说女子不如男”:德约科维奇打了353分钟,领走230万澳元,平均每分钟挣了6515澳元;阿扎伦卡1小时22分钟也领了230万澳元,平均一分钟28048澳元。
从纯数据的角度看,男选手亏得太大了,而从女选手的角度看,既然网球号称是绅士运动,为了女生吃点亏,那是绅士的第一美德。
男女同酬已是国际体育的主流,而在上周,“男女通吃”似乎一夜抛下了非主流的帽子。国际象棋天才少女侯逸凡在不分男女的国际象棋高水准的直布罗陀公开赛中,击败了数位男子特级大师,也粉碎了小波尔加“20年不输女棋手”的神话。
能和男人掰智力手腕,并且不相上下的,唯独侯逸凡。竞技体育圈,“男女”一词总是人为地被划上了鸿沟,体力的、智力的、技术的,一旦上升到专业、职业的高度,男女是有那么点差距。而这点差距和差异,也就成了体育审美的趣味。如果澳网女单决赛,穿着裙子的妹妹们对着轮5小时53分的手臂,要么早就被抬上担架了,要么她们手臂的直径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