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姜德明先生最早进入我的视野是以编者的身份,印象深刻的有他编写的《北京乎》,还有那套“现代书话”丛书,都是颇可收藏的漂亮集子。后来买到一本《姜德明序跋》通阅一过,才知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文字。他喜欢写书序跋,认为没有序跋的书,光秃秃的,犹如一个人衣冠不整,缺靴少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他对序跋这种文体朴素的见解,在《流水集》的小引中就体现了这一观念。“编了近四十年文艺副刊,我热爱这工作,也忘不了我结识的那些贤者。如今有的已经故去了,但生活却是不朽的。很多往事将长留我的心中。”这大约算得上写作《流水集》的动机之一。
《流水集》大致分为两辑:一是怀人之作,既有巴金、茅盾、叶圣陶等大师风采,也有另外一些文艺家的生活琐事;二是书话之作,谈的都是如今很难遇见的现代文学书籍版本,其中穿插不少有趣的见闻掌故,颇具可读性。
作为《人民日报》文艺副刊曾经的资深编辑,姜先生一生和书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使他怀人的文章写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在《茅公的墨迹》里,作者写了自己喜欢收藏作家的墨迹,“我爱茅公的字挺秀隽雅,如其人温文沉静,风骨自然。看他的字,没有半点炫耀和卖弄,更没有火气和漫不经心处。”接着写了向茅公求字的种种经历,茅公都欣然应许,在文章结尾写道:“老人对一个贪婪的墨迹收藏者,表现得多么宽厚而富有人情味。”他写编辑家叶圣陶,藏书家唐弢,漫画家方成等等,无不是以敬仰的态度落笔,写得客观有趣,饱含深情。
相比之下,姜先生书话类的文字就是另外一种风景了。有探佚考证,也有自己的真实际遇。这些书话类的文字逻辑严谨,文笔流畅,没有丝毫的晦涩之感,相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如《旧时的盗版书》一文,从鲁迅的文集被盗版谈起,谈到盗版的危害,说有的研究者还把这种毫无版本价值的书编入了现代文学辞典,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不说,还间接承认了盗版的合法性,是不应该的。“辞典是工具书,讲究科学性、权威性,也是一种学术著作,如果鱼龙混杂,真伪不分,后果不堪设想。”《两本儿童书》、《难觅油印书》、《半农藏书题跋》诸篇,能给人版本学的不少知识,读后都有获益。现代文学中的一些著作和译本,姜先生也是极力介绍,有的分明已经是书评的样式了。那些珍贵的旧版书在今天的市面上已是绝有,我们也只能从姜先生文字中领略其中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了,就像小河流水潺潺而过,却也自有一番风景在心头,这或许是姜先生创作《流水集》的另一个动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