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月31日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相对于建设,保障房的管理及相应的配套恐怕还要继续花大功夫探索
不断有新项目动工;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提前动手,为后续建设备好“口粮”……春节刚过,各地保障房建设就颇有如火如荼的态势。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息:经历了开足马力的2011年,2012年同样是保障房建设的“大年”。
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高于2011年,2012年的建设任务同样不轻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复杂程度和难度似乎更胜去年。
2011年,保障房的关键词无疑是“开工”,各地大干快上,全力确保11月底前全面开工。而今年的任务表中,除了强调开工之外,“竣工”同样成为了显赫的字眼。同时,随着之前项目的陆续建成,不少地方将进入保障房集中分配、入住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准入、使用和退出的管理任务也将大大增加。
从建设到分配,从管理到服务,面对的课题更为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这对于保障房的建设者、管理者无疑都是新的挑战。
进步总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往年的实践,为今年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各地都总结出不少经验,应该以此为基础,继续探索创新。
也应该看到,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过“楼脆脆”的问题保障房,也出现过“开着宝马住保障房”的分配不公。这同样值得吸取教训,通过严格的事前预防、监管,保证相似的问题不会一再发生。
相对于建设,保障房的管理、相应的配套恐怕还要继续花大功夫探索。比如,如何制定有利于退出的租金标准,完善保障房的退出机制?在保障房小区的医院、学校、交通等公共设施应如何科学配套,让生活更为便利?
1月31日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建设和管理、硬件和软件的配套,缺一不可。既讲开工率,也讲竣工率和配套率;既讲住得进,也讲住得好;既讲坚持制度的刚性,也讲完善服务的柔性,既讲建设进程中的不折不扣,也讲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如此,保障房的建设管理才能走得更扎实,安居的梦想才能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