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你这一年得花出去多少钱啊?有个十万八万没?”
“我说老何啊,你可不能空口无凭,咱可要去你家里亲眼瞅瞅。”
……
春节前夕,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长青村村民何开红家来了100多个农民工兄弟,大伙情绪高涨,不停地拉着老何问这问那。
别误会,老何可不是包工头,农民工们也不是找老何要工钱的。实际上,老何是长青村香菇种植合作社责任人,村里赫赫有名的“香菇高手”。而这些农民工,都是遵义县总工会从各乡镇选来的优秀返乡农民工。他们坐着工会包的大巴车,前来参观学习“讨真经”。
这是遵义县今年召开的返乡农民工观摩会的一个真实场景。
作为贵州劳务输出大县,遵义县近年来累计已有返乡农民工1万多人,他们大多在沿海打工5年以上,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给返乡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打造创业平台,该县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除了提供优惠财政贴息支持外,还优先提供创业用地,并进行创业技能培训。
今年,为了更好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遵义县总工会决定改变以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形式,将座谈会直接开到村子,开到工业园区,变“座谈”为“观摩”。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湘进特意精挑了几家农民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其中既有资产突破百万的脱毒马铃薯种植大户,也有小型养殖个体户。
“2007年,我租用5亩土地种植香菇。当年,香菇获得了丰收。亩产量8000公斤,销售价6元/公斤,亩产值达4.8万元,亩纯收入2.6万元。当年纯收入13万元,成为三合镇香菇致富的第一人。”何开红站在家门口用高音喇叭扯着嗓子喊,跟前的返乡农民工们掏出小本耐心记。有的人没带本子,就干脆撕张纸蹲在地上写,丝毫不在意脚底的湿泥。
面对县总提供的这次“观摩”机会,返乡农民工显得非常热情,纷纷找何开红留下联系方式,并表示想学技术,走农业致富路。在他家这一站,车队停留了半个多小时。
“他能行,我们也能行。我看这没多少技术含量,就是人要勤快、仔细。”看到老何面前人头攒动,几个返乡农民工另寻他处,凑团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望着地头,悄悄评价起老何的香菇大棚来。“年底香菇都在涨价,我看行情不错。”“那还得好好合计合计,说不定就亏本。”
当然,致富之路千千万,除了像老何这样投身绿色农业外,还有在其他行业创业的农民工兄弟。在参观遵义和平工业园区时,不少手头有些积蓄、想投资开厂的农民工看得津津有味。看到一家广东老板投资的陶瓷厂生意红红火火,刚从浙江一家陶瓷厂回来的农民工向国明一边摆弄着产品,一边做着开小型陶瓷厂的打算。他兴奋地说:“这里的创业条件这么优惠,我有创业信心。我可以办一个小加工厂,先给别人做贴牌,然后慢慢发展。”
返乡农民工龚铭顺有点骄傲地告诉记者,他今年拒绝了福建老板开出的10万元年薪,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眼下,他在家里办养猪场,开酒作坊,小有成绩。这次来,他的目的是看看能不能找个投资伙伴。“一来,大伙都在外面吃过苦,干事很踏实;二来,都是本地人,比较放心。”
“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今年的‘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工会把我们领到了创业现场、工业园区,切身感受别人的创业经历,收获很大。”一位返乡农民工说,“心里有了创业思路,这年过得更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