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泖港家家新气象,黄桥处处喜楹联”、“泖田稻穗千重浪,农舍诗联万户花”、“情系黄桥根苗壮,心存百姓劲冲天”……昨天记者一走进“上海楹联第一村”――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就看到十余名区诗联学会的老师和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们一起,在排开的10张台子上书写春联,村民们等在桌边,写好一副,拿走一副。
走进村委会荣誉室,只见一块写着“上海楹联村”的匾额悬挂墙上。黄桥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强向记者介绍,2011年初,黄桥村被上海市楹联协会命名为“上海楹联村”。在村委会二楼的楹联陈列室,50多平方米的展厅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对联,记者数了一下,大概有50多副。陈列室里面的一个展厅,则主要展览一些主题性创作,例如茶联、励志联、奥运联、世博联、法制联、廉政联等等。
正当记者在展厅欣赏作品时,一阵热烈的掌声从隔壁传了进来。张永强说,那是“楹联沙龙”成员在文化活动中心听课、交流。记者循声走过去,只见30多位村民正在聆听一位老者讲授楹联创作。
2008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交流,黄桥村成立了“楹联沙龙”。经过3年多的发展,现在沙龙已经吸收了28名正式成员,这些土生土长的“田头秀才”,成为楹联创作的骨干力量。沙龙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交流,主动创作,自我展示。如今,在农闲季节,凑在一起打麻将的少了,聚在一块读书创作的多了。
张永强告诉记者,村里为了发挥楹联的社会效益,还写出许多公益性质的“文明联”、“道德联”,如“黄桥村待人接物讲礼貌,泖港镇移风易俗尚文明”,用村民自己的作品来鼓励村民摒弃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以前村里乱丢垃圾的现象很多,现在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