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东方网1月17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今年上海“两会”期间,104位市人大代表在四份联名议案中,共同提到了一个问题:“加快苏州河以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呼吁加强旧区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完善交通和其他生活配套措施。尽管最终没有被列为正式议案而转为书面意见,但这个全市近八分之一代表在共同关注的问题引人瞩目。
490万平方米城中村亟待旧改
今年人代会上,李贻明等42名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加快本市中心城区苏州河以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孙荣乾等25名人大代表、胡科军等25名人大代表、徐廉芳等12名人大代表也提交“同名议案”,直指“上海中心城区中,苏州河以北地区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差距明显,近年来还有逐步拉大之趋势,严重制约了中心城区的整体发展。”
上海市中心城区中的苏州河以北地区主要为闸北、虹口、杨浦、普陀等四区,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70万。调查显示,目前闸北、虹口、杨浦、普陀各区还存二级以下旧里、危棚简屋约490万平方米。其中闸北88万平方米,虹口160万平方米,杨浦180万平方米,普陀60万平方米,主要都集中在苏州河以北地区。苏州河以北大量的危棚简屋,已经成为上海的“城中村”。
“居住在旧区的市民生活环境恶劣,没有煤卫设施,有的仍然拎马桶,生活中多使用煤炉或液化气罐。由于等待拆迁,居民家中供电电线普遍老化,私房建筑易燃材料较多。”这让李贻明和代表们感到很焦心。“危棚简屋地区住宅密度高、违法搭建多,安全隐患很多,急需改造。”
除了相对较差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上述地区的居民也面临出行之困。“闸北的南北高架路从中环线向南到天目路立交、虹口的内环线大柏树到广中路、杨浦的中环路五角场到翔殷路隧道、普陀的武宁路金沙江路至真北路等路段,都是上海著名的堵点,尤其是翔殷路隧道,每天早高峰开车都是‘蜗牛速度’。”
上海较为著名的文化设施,如剧场、影剧院等都集中在苏州河以南地区,而苏州河以北地区文化设施数量较少,文化资源较为缺乏。
争取五年内换新颜促中心城均衡发展
鉴于苏州河以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四区、104位代表联动呼吁,希望合力促进“苏州河以北地区成片的旧区改造,改善这一部分市民的居住条件,让其共享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
代表建议有关部门从上海中心城区整体协调发展出发,深入研究加快苏州河以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的可行性方案,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市有关方面继续在政策、财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这一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李贻明代表指出:今后五年中应将加快苏州河以北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上海中心城区整体向前发展。他还建议市人大将此项内容列为本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作出相关决定,推进苏州河以北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的规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并开展检查督促。
“争取在今后的五年内使苏州河以北地区的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变,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促进中心城区均衡发展。”这也是此次百名代表联合呼吁希望达成的目标。
作者:陈珍妮